謎樣之香 - Neela Vermeire Creations
Neela Vermeire Creations - 可算是我耽擱得最久的一篇試香文。多次想下筆,無奈不是茫無頭緒,而是千頭萬緒,不肯定片言隻字能否準確交代。這裡我想先介紹三款親和力極高的 香水。我不知道她們能否編織成一幅圖畫,道出品牌的整體風格,但她們的確有好些共通點,而我第一秒想到的詞彙是:天花亂墜,光怪陸離。
首先澄清一下,我的形容絕無貶義。
天花亂墜,是因為這幾款香水的構成都很複雜,氣味層次異常豐富,試第一次和第十次都有不同發現。而光怪陸離,是因為我第一個反應是,「搞咩呀﹖」但後來卻愛上她的曲折離奇。
那麼,入正題了吧﹖第一款介紹的是BOMBAY BLING~
顧名思義,又BOMBAY 又 BLING,歌頌的是印度孟買的五光十色。不是紙醉金迷的那裡絢爛,而是歷史的深厚、文化的多姿多采,和老百姓簡單純真的歡快愉悅。BOMBAY BLING 的前調是強烈的果味,有人覺得是芒果,我倒覺得像荔枝多點,反正就是熱帶水果,並且是甜甜的果汁糖味,帶種快樂的童真。很快孜然滲出乾燥辛香,異國風情,為中調揭開序幕。中調是複雜地混合在一起的花香,很難 single out這花那花,但整體上我會說雞蛋花香較突出,靠近白花調,有奶油感覺但也帶有棱角。基調以廣藿香、檀香等木味作結。
所以,如果你想像中的孟買是人畜爭路、四處咖喱和汗味騰騰的話,看來就有點拿捏不到重點 — 路旁的果欄、斑爛的香料、嘻哈的人們 — 這香水的精髓。
第二款我想介紹的叫 ASHOKA~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個名字好像日語。查找一下,才曉得創辦人兼藝術總監Neela Vermeire想娓娓道來的,其實是名為ASHOKA的印度王帝的故事。
孔雀王朝的ASHOKA阿育王登基後作風強悍,甚至被喻為一個暴君,但相傳他在統治的第八年 (即公元前261年左右) 征服羯陵伽國的時候,親眼看見十萬人陣亡、十幾萬人被俘虜,生靈塗炭。他突然醒悟,原來到戰爭多麼殘酷、無情和無謂,於是改信佛教,並且從此不再大舉征戰,一心弘揚佛法。
ASHOKA的調香師是有名的 Bertrand Duchaufour,藝術感無庸置疑。香水的開頭是一股瞬間即逝的水生調,很快便進入濃滑的椰奶香,是無花果帶來的效果。一碗材料十足的冰凍椰汁西米露 — 容許我這個膚淺的形容。中調比較明顯的花香是鳶尾花,或許因為基調洶湧而至的焚香、沒藥、皮革味等,致令中調的花香被壓下來,變得低沉零散。在我皮膚上不久,平靜的木香便佔據了整個空間。大概這濃稠到冷靜的變化,訴說的是阿育王的心理變化。
上完了印度歷史的一課,回歸要介紹的第三款香水:PICHOLA~
PICHOLA 是我一試愛上的味道。前調一開始便浮現茉莉、橙花等花香,混合了肉桂味,變成有趣、活潑的花香調。漸漸花香變化更優美,依蘭依蘭配搭橙花,賦予香水更亮麗的神采和更深遽的靈魂。這瓶是非一般的花果香,不少女,不甜膩,不膚淺,觀賞性甚高。我喜歡。
補充一下,雖然Neela Vermeire Creations 的概念十分印度風,但品牌的香水百分百於法國製造。文明古國與香水之都的crossover,予人驚喜。
belle
Parfums Volnay:愛,回家
中學時候,學校有位花王,名叫就叔。就叔人品和善,每次路過我都會跟他打招呼。有天他送了一小盆紫紫藍藍的花給我,他說那叫雀仔花。我捧著雀仔花回家,像捧著一籠雀仔一樣小心翼翼。我還給那盆可愛的花拍了幀照片,至今仍保存著。可是,不出個把月,花漸漸謝了,葉逐片掉了,泥土也明顯出了問題。雖然不是甚麼名貴的東西,但丟掉的時候,很扎心;因為那是就叔送我的花。
我回想,發現自己原來是個很怕失去的人。不知道是否因為難以接受從手心溜走的感覺,人愈大,對擁有的東西愈是珍重,但愈是著緊,失去的時候就愈揪心。寵物如是,人物如是。
最近讀到一則卡夫卡(Franz Kafka)的軼事:相傳有天,他在公園遇到一個遺失了布娃娃的小女孩。她哭個不停,卡夫卡於是承諾第二天會找到布娃娃回來給她。翌日,他卻帶來一封信。他告訴小女孩,那信是布娃娃留下的:「不要為我悲傷。我要遠行一趟,去看看這個世界。我會寫信告訴妳我遇到的新奇經歷。」
這就是布娃娃冒險之旅的第一封信。此後,卡夫卡一直編寫布娃娃攀山涉水的奇遇,小女孩也漸漸忘了最初的痛。直到有天,卡夫卡要離去了,臨走前送給小女孩一個新的布娃娃。小女孩說:我遺失的那個布娃娃不是這樣子哦。
卡夫卡於是讀出那個布娃娃附上的字條:「我的旅程已徹底地改變了我。」
小女孩滿足地收下了。許多許多年後,已長大成人的女孩在布娃娃的暗格裡找到卡夫卡寫的另一張字條:
“Everything that you love, you will eventually lose, but in the end, love will return in a different form.”
「所有你心愛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但到最後,愛會以另一個形象回歸。」
有個香水品牌叫 Parfums Volnay,也算是一個愛的回歸。而這個回歸等了一百年。
話說一百年前,為 LANVIN 等高級品牌拍照的模特兒 Germaine Madeline,在一艘往紐約的船上,遇上了後來成為其第二任丈夫的Rene Duval。二人同樣傾情時尚文化,在創作、優雅生活、高級品牌和市場推廣方面都有一定的認識和人脈關係。1919年,二人創立 Parfums Volnay,推出風靡法國的時尚香味,用的香水瓶堪稱全巴黎最奢侈的玻璃瓶。後來,也不知後事如何,只知道沒太多人談論這個牌子了。
一百年後,Germaine Madeline Duval 的曾孫 Muriel 和 Olivier Madeline,將 Parfums Volnay 的其中五款香水重新調製,再度推出市面:
Ambre de Siam (1919年首度面世)
Yapana (1922年首度面世)
Brume d'Hiver (1922年首度面世)
Etoile d'Or (1925年首度面世)
Perlerette (1925年首度面世)
試用感:
Ambre de Siam - 和暖的樹脂香,有呍呢嗱、安息香的影子,不嗆鼻,不辛辣,但明顯有薑的蹤影,令鼻子有癢癢的熱感。
Yapana - 比Ambre de Siam更加balsamic,整體有點中東色彩,labdanum、丁香和辛香料的存在感很強,沉鬱而強烈。
Brume d'Hiver - 清雅的果香前調極快散去,轉眼變為乾燥、帶玫瑰味的木香,乾得有一種滄桑的粉感,很能表達冬日寒意。
Etoile d'Or - 同樣是粉感,但前調更uplifting, powerful and spicy,薰衣草和柑橘味令resinous 的香水變得異常 aromatic,首尾變化很大。
Perlerette - 也許是五款中最內斂和最女性化的。帶果香的紫丁香加鳶尾花調,以ambrette托底,像凝結起來的溫柔,也有點lipstick scent的感覺。
調香師 Amelie Bourgeois 在重新調製的過程中,保留了 Parfums Volnay 所有香水通用的專屬香基 —— 名為Base 4092,材料有粉調、呍呢嗱、玫瑰和丁香。Amelie Bourgeois更推陳出新,在Base 4092之上為品牌調製了一款新香:Objet Céleste (2014年新品)。
Objet Céleste - 甜美可人,起首是果汁糖般的味道,主調是花香加醛香,平靜柔順,天氣熱時在手上停留大概兩、三個小時。
你或許會問,將曾祖父母的香水重新調製、包裝、出售,真的有利可圖嗎﹖一百年前的老品牌,有多少人認識,光環還在嗎﹖值多少錢﹖氣味呢,在新潮與經典之間找得到平衡嗎﹖畢竟「潮到盡頭就是土」。但我看這趟回歸,並不是商業誘因這樣簡單。當中有一份情。
傳說卡夫卡的那個故事有另一個版本:布娃娃告訴小女孩她許許多多周遊列國的精彩經歷,她結交了新朋友,而且跟一個男生相愛了、結婚了,婚禮的場景還十分浪漫呢……所以,布娃娃有自己的人生,不打算回來了。
小女孩終究也失去了布娃娃。但她沒有哭。她只默默為心愛的布娃娃獻上祝福。
有時學會放手,是一種更大的愛。
- belle
「九唔搭八」的香水店對話
跟朋友談起買香水和賣香水的經歷,發現當中有不少讓人啼笑皆非的對話。對於初踏進「香水結界」(香水藝術是個無底深潭﹗)的客人來說,問得有水準,代表你富內涵;對銷售香水產品的香水顧問或售貨員來說,答得有水準,不但令人刮目相看,也令客人更心甘情願掏腰包來購買您介紹的產品。以下的問答就最好盡量避免喇~
先講講叫客人感到無奈的香水顧問:
1. 客人指指一瓶香水:「請問這個是甚麼味道﹖」
香水顧問:「這個是新出的香味。」
(OKAY。我冇補充。)
2. 客人:「啊﹗這個聞上去有點巧克力的調子。」
香水顧問:「沒有﹗絕對無﹗」
(其實客人覺得怎樣就由她發揮吧,不用更正她的想像,更加不需要用那麼斬釘截鐵的語氣呢。)
3. 「我們品牌香水成份九成是天然的。」
某些售貨員喜歡標榜品牌成份天然,或是她們基本上誤以為香調就等於該原料 (例如牡丹就是從牡丹花提取而來)。除非用的酒精也是天然,否則一瓶香水基本上很難達到九成天然。
4. 「EDT 同 EDP 味道一樣,只是一個較濃、一個較淡而已。」
一個較濃、一個較淡,是因為前、中、後調的用料和用料比例有不同,而不是單純整體香料的百分比多與少之別。既然有所不同,聞起來味道也會有少許分別。
好,現在又講講令香水顧問感到無奈的客人:
1. 「你這店哪款香水最有名﹖給我包起來~」
不要以為最經典或者最受歡迎的款式必然適合自己。香水的變化在不同人、不同皮膚上的差別可以很大,特別是用料較為天然和複雜的成份。再者,走進香水店,得到的除了是香水,專業講解和細心服務也是整個體驗的一部分 (至於吸引與否,當然取決於顧問的專業程度)。不要只相信閨蜜和鄰桌同事的推介;聽聽香水顧問的意見,試試她介紹的東西,可能會有驚喜呢。
2. 「我喜歡爽身粉味。」
爽身粉味是一個謎思。我發現大家對爽身粉味都附有童年的美好回憶,但偏偏大家對爽身粉應該是甚麼味道,卻存有很大差異。不信的話,可以試試google外國網站「自製爽身粉味」,你會發現各人指教的香材大不同﹗所以,如果您喜歡較粉嫩的味道,可以試試iris 鳶尾花和heliotrope天芥菜為主調的香水,但爽身粉就是另一回事了。
3. 「我要清清哋,但清淡得來又要keep得耐。」
其實這個statement有點矛盾。通常客人所指「清清哋」的味道都是來自簡單、清雅的前調或中調,但前調或中調都不會很持久。要如客人所願的維持8到10小時,理論上要靠基調的材料去托住。如是者,keep得耐的基調味道,基本上已不是客人最想要的「清清哋」前調和中調了。
4. 「我鍾意木香(尤其是檀香)。」
這個和第3項有些許關連。不少女生聞到別人噴了幾個小時的香水味 — 即是基調,比如說是木香 — 便誤以為自己喜歡的是木香,忽略了那款香水的前、中調可能根本不是木香調。這就是要從頭到尾試的原因了。
5. 「哪款香水可以蓋過汗味同煙味﹖」
親,香水不是用來掩蓋臭味的。如果受汗臭困擾,請先清潔及處理好,不然噴了香水可能只會更難聞。至於煙味呢,我倒提議您戒菸吧,一來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二來會影響嗅覺,令您無法享受美麗的香水味。
6. 「古龍水只有男人用,同埋一定好濃。」
再說一遍,古龍水不是男人專用,也不是古龍發明的。古龍水既可以理解為濃度是3%至5%的香水 (即是比淡香水再淡一點),也可以是指那種用大量柑橘和草本材料調製、味道非常citrusy和aromatic、感覺既清新又uplifting的中性化香味。
7. 「這款好濃呀﹗中東人用的嗎~」
「濃」這個字本應指香水的濃縮程度(concentration)。但不少人說香水「濃」,純粹因為覺得氣味比較低沉、複雜、不討好甚或刺鼻,貶義居多。的確每個地域都會有其流行的氣味,比方說亞洲人可能偏向簡約清雅的味道;美國有不少甜甜的美食調十分暢銷;西方人往往比東方人更喜愛東方調(oriental)之類……至於中東地區出產的香水,味道的確比較「強」,很多都有saffron、cardamom、oud的蹤跡,純粹地理風俗和用料不同,不需要大驚小怪啦。
8. 「柑橘調像廁所味哦。」
承上文,不同文化環境會賦予氣味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有些人將檸檬聯繫到洗潔精,茉莉聯繫到廁所消臭劑,威士忌的泥煤味(peaty)也跟消毒藥水相關,甚至稱為「醫院味」,也是同一道理。嘗試放開文化環境的包袱,好好品嚐高級香水用料之美吧。
9. 「EDP一定是最好 ﹗」
那麼 extrait又比EDP更好了﹖﹗其實不同concentration有不同特質,有些香水淡一點會散發出更多層次,不一定濃度愈高愈好。
10. 「我想找薰衣草香水,因為我失眠。」
香水的材料是以營造氣味為目的,沒有藥用價值。如果要有醫療效果,您需要的是高質素的精油。
11. 「我不需要香水。我只要好香好香的沐浴露或潤膚乳,就可以香到第二天啦﹗」
如果沐浴露和潤膚乳可以留香這麼久,就不用發明香水了。
12. 「我試完會上網買,平D ﹗(便宜得多)」
(人之常情呀)我認同。不過,如果實體店不是貴「超多」的話 (「超多」的定義因人而異),我還是會在實體店買香水,因為好的服務是有價值的。與香水顧問的交流,有時讓我學會不少知識,對品牌了解更深,而且可以真正把我喜歡的東西試上身,之後才決定買不買。
有共鳴嗎﹖
- belle
不要比你早死 Kingdom –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時裝設計界的奇葩,一個在我回憶中舉足輕重的名字。
不知打從甚麼時候開始,泛起了想當時裝設計師的念頭。大概就像九成少女都想過當明星、模特兒一樣。可我不是發白日夢的。有段日子要考慮大學該升讀甚麼,我不是修美術,但的確希望趁這個機會能去英國,入讀那年代很火的精英設計學府 Central Saint Martins。於是我下了很多功夫來學習繪畫,整理設計。
他們派人來香港面試。於是我膽粗粗帶著一疊自己的作品去叩門。面見的考官問我了一些背景資料、創作理念之類,看似對我的作品很有興趣。他跟我談起我最欣賞的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 和 Vivienne Westwood。」我喜歡那些年的 Vivienne Westwood 不像現在商業化,還有很多不修邊幅的感覺呈現。「噢,你知道 Alexander McQueen 也是我們學校畢業嗎﹖」「我知道呀,但我不是刻意說這些來吹捧或諂媚。我是真誠喜歡他的黑暗和戲劇感。」
最後,我收到他們的 conditional offer。可是,我去不了,因為家裡環境不好。媽媽說她嘗試過跟親友開口,讓我可以一償心願,但都被拒絕了。「除了學費還要食宿呀,那錢不少呢。」「你想清楚啦﹖花這麼多錢讀時裝,之後肯定找到工作嗎﹖」「在香港讀啦,平得多。」然後,這些親戚的子女沒一個不在外國讀大學。
McQueen跟我都是三月出生的寶寶,大家同樣出身於不怎樣的家庭,但男神當然比我更才高萬斗。不能倣效他入讀Central Saint Martins,心裡多少有點難過。教會導師對我說:「人生不總是只有the best,得到second best的,有時已經是很大的福氣。有很多人連選擇『次一等』的機會也沒有。」那時候聽了有點耿耿於懷。
就這樣我留在香港,在平凡的學校做平凡的學生。幾年後,當時的小情人到英國去,帶回一瓶新出的 Alexander McQueen KINGDOM 香水給我。心花怒放。有天我噴了幾下才上教堂,那導師又說:「咦,你啲香水味成熟咗啲喎……」他說話總是直接得要命。是嗎﹖回想一下,哈,其實是的。KINGDOM走的是辛香調,刺激、陰沉中散出微微的樹脂的暖和,的確是不太適合還20頭的少艾。
除了時裝外,Alexander McQueen 撼動我的還有他跟母親的關係。話說有一次美國《衛報》安排 Alexander 的媽媽 Joyce 訪問他,其中一道問題是,甚麼是他最恐懼的事﹖Alexander回答:「比你先離世。」
JM: What is your most terrifying fear?
AM: Dying before you.
(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04/apr/20/guesteditors)
眾所周知,他們兩母子感情很要好。2010年2月,媽媽 Joyce撒手塵寰,家人定了在11天後舉行喪禮。Alexander等不到了,他帶著對媽媽的思念,還有早前好友離世的哀痛,就在喪禮舉行的前一日自行在家中上吊,享年 40歲。時裝界的一代傳奇人物就此不再見。
雖然去不成英國,當不了另一位時裝設計風雲人物,但我同樣很感激媽媽。她的愛,讓我早已經贏在人生的起跑線。雖然我跟她完全是兩種風格的人,偶爾也有唇槍舌劍的場面,但她這些年來盡力做了能力範圍能作的事,一直保護我,只有她永遠不會欺騙我、出賣我。在此說聲:
可唔可以唔好再煮青椒炒青椒呀﹖
-belle
(PS. as for the featured image, the Kingdom special edition on the left was not kept properly so the colors have all gone....)
沉香:寫在全球肺炎時
上回講到,我試了三款 Agar Aura 的沉香香水油(attar),分別是Blu、Agar Parisien 和 Oud Lubani。本來打算很快寫個完滿的句號,卻又遇上風雲變色的一個月。
就在這短短一個月裡,社會經歷了意想不到的巨變,現實一次比一次荒謬可笑。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人民多暴卒,紙包不住火。有些呼籲「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的冷氣高層彈出來,與人民的福祉為敵,不知所謂,之前所提出的「禁蒙面法」更顯得特別多餘。今天,每個人外出都戴口罩,甚至有些人為求得一罩而瘋狂。不用上班的時候,想喝杯咖啡散散心,卻發現街上的人少了一大截。唯有回家看 I am Legend,幻想一下當世界只剩下我和兩隻寶貝貓的時候,可以如何避開喪屍活下去。
經過一個月懷念口紅和隔住口罩試香水的日子,生活又開始回復「正常」。商場人又多了,食肆也不算冷清,而且香港人預計的大減價、樓價大跌、股票大瀉之類都未有發生。香港人對疫情的恐懼似乎消化極快,反之,對沒有廁紙擦屁股的恐懼卻持續不退。
日子總是要過。17 年前沙士痛苦的集體回憶,加上現今「佛系」抗疫工作,練就出一套自求多福的人生態度。於是,這段「在家工作」的日子,我也「佛系」一番,找些好的沉香香水油陪伴。尤其是上集未有提及令我一試鍾情的 Kinam Attar。
(photo credit : Marco Chau ^^)
Kinam 這個名字(即中文的「奇楠」/「棋楠」),是最絕頂優質的沉香的代名詞。當然這裡只是個比喻,因為真的用棋楠沉香未免太昂貴了,不會這樣用來「蒸煮」。(口罩就有人會)。Agar Aura 創辦人試驗了五種沉香精油,根據它們的氣味特性搭配調製,混合成為這瓶像棋楠一樣出眾的attar。
開首比較animalic,但絕不dirty,而且擁有很典型的沉香木調,強勁得來觸感出奇順滑。我一向不是超級沉香粉絲,但也的確欣賞。提煉沉香油是非常耗費心力的事,花的工夫不是以小時計,而是日以繼夜的勞動。這款香水油售價低於每克$1,000港幣,我倒覺得有點太便宜了。(這不是廣告...)
不少種有沉香的東南亞國家都是佛教國家,但調製沉香的真正巧匠從來都不「佛系」;收入當然是很大推動力,但全世界對沉香油質量的要求也是驅動他們一絲不苟、用心製作的因素。同樣,香港也有不少努力在歪理前發聲、在逆境中自強、在疫症蔓延時用心守護社會大眾福祉的人,面對的卻是一個「佛系」抗疫的現實。
祝 醫護人員和廣大市民身體健康。 願 天網恢恢疏不漏。
逍遙油:AGAR AURA沉香
一直以來都知道沉香的奇特和矜貴,但一直以來也沒有勇氣接受她的與別不同。現在,「真想不到當初我們也討厭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來愈記掛」,就像到了某個年紀便會對苦瓜受落,大概欣賞沉香也要經過同一番歲月的歷練。沉香濃郁懾人,非年輕的十三點能駕馭;我只能感慨自己開始變「熟女」了,對「半生瓜」喜歡非常,而對「半生香」雖然未聞得出甚麼睿智來,卻也漸漸產生了興趣。
香水詞彙中的沉香,具體上並不是指樹木本身。當然,要得到沉香,先決條件是那個品種的樹必須具有分泌沉香脂的能力,公認的有瑞香科沉香屬(Aquilaria),但也並非當中每一棵樹有都這個能力。有報導指,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沉香樹能夠在受傷時 —— 不論是大自然因素、蟲蟻,還是人為砍劈造成 —— 分泌樹脂來使傷口自我癒合,而倘若期間受到真菌感染,引起化學變化,分泌出來的樹脂便會積聚凝結,變成帶有香味的物質,滲透在木的紋理間,形成我們說的沉香。
整個沉香木變化出香味的過程裡頭,我反覆思索的不是植物學的常識或大自然的奇妙,而是……人生。
***
當香水店告訴我有興趣引入沉香油時,我還以為是個玩笑;後來認真要推出的時候,我仍舊一臉狐疑。天啊﹗有多少普羅大眾同時符合「懂得欣賞」和「捨得花錢」兩個條件﹖由於我本人在後面一項未能達標,故此也就一直沒有太醉心鑽研有沉香的香水。今次AGAR AURA 登陸香港,是我虛心學習的好機會。
正如上文提到,沉香的氣味普遍較濃烈,就算我自己喜歡也未必敢用,因為我還是個要靠巴士出入的窮中女。我到了香水店,在櫃檯前坐下,每瓶 AGAR AURA 都擦了一點,三位店員隨即哈哈大笑,讚我夠勇。「反正我們三個都未有打算拿自己皮膚來試。」噢。
第一瓶試上皮膚的 AGAR AURA oud attar 叫 Oud Lubani。在紙上已經很citrusy,在皮膚上就更突出。Frankincense 的檸檬果香味一直到尾,愈發 zesty;作為中流砥柱的沉香柔滑純淨,不算深沉,有人說像翻開一本新書的氣味,煥發陽光、明朗的感覺。
第二瓶叫Blu 。起首很輕快,很modern,有一陣 geranium 加 minty 的感覺,很快變成 aromatic,有少少刺激鼻子。uplifting 的印象很可能來自品牌所講的 gingergrass。香味隨時間收歛,變得平靜、安樂、清淡,drydown 柔順、earthy。
第三瓶叫 Agar Parisien。這瓶的感覺更厚更 sensual,在皮膚上的變化也不斷有驚喜。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尼沉香的blend,在紙上完全發揮不到十分之一的特質,後來拭在手腕,第一印象是非常balsamic,帶點苦,隨後花香開始按耐不住,還帶有明顯的雪松芳香。優雅、冷靜而剛勁的木香,異常持久。
*以上 3 款的售價大約在港幣 1,700 至 1,900/3g 之間。另外幾款價格高一點點的,我下一篇再補充。
***
承接上文,整個沉香木變化出香味的過程裡頭,我反覆思索的不是植物學的常識或大自然的奇妙,而是……人生。
受傷了,自我療傷,深信一切會好起來。恰好又受了感染,病變,又再自我療傷,分泌的東西與真菌結聚變質,傷患總是沒法醫好…… 到這裡,一直像是在慘痛中掙扎的不幸人生。然後,經過歲月洗禮,不知何年何月苦盡甘來,居然發出傾國傾城的奇香,身價飊升,離苦得樂。啊,人生又突然好像充滿盼望。
不過,首先撫心自問,沉香樹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瀕危物種,但你,你喎,有沉香樹咁矜貴麼﹖
而你,你呀,又是那十分之一矜貴中之矜貴的沉香樹麼﹖
你具備「結香」這個贏在起跑線甚至贏在熱身區的條件麼﹖
SORRY。
如果你本身是棵沉香樹,又會結香,咁真係恭喜哂。外來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和侵擾,有可能使你浴火重生,遇強愈強,發出曠世奇香,留芳百世。
但如果你生出來就不是沉香的材料,又欠缺自我療傷的能力,遇到挫折只有撕心裂肺,或者像我的貓咪一樣躲在牆角舔傷口的話,那麼,不用勉強自己做一棵沉香吧。
沒比較就沒傷害,無用之用,可能才最幸福。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莊子《逍遙遊》
杜拜之魂 (下集) 講心‧講金
人曰:成功須「父幹」。
中肯一點,有父蔭當然令人羨慕,至少贏在起跑線;但又有甚麼能比自己親手「苦幹」得來的成果更甘甜,更令人俯首稱臣呢﹖
上集提過,The Spirit of Dubai 是 Nabeel Perfumes公司旗下品牌,而 Nabeel 又是50年前由 Hon. Chairman Asghar Adam Ali (Al Attar)在也門創立。子承父業,是次來港的 Mustafa 先生看來青於出藍,談吐斯文有禮之餘又不失自信和霸氣。
介紹公司的悠久歷史時,他流露出無比自豪。「我們是一家擁有50年歷史的企業,研發探索過的很多,推出過的也很多,成功的嘗試亦不少。2015年的時候,我們決定終止其中一個香水系列,以每瓶1元發售。」大家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蚊﹖美金、歐羅也未免太便宜﹖大家眨眨眼。Mustafa 先生聳聳肩:「我們公司很大,擁有的技術、資源和材料都多得很,有平有貴,市場這回事,我們完全可以話事。」言下之意:有甚麼好大驚小怪呢﹖
「同年,我們推出了用料上乘的The Spirit of Dubai。最熱賣的是 Meydan,今年新出的 Turath 也很售歡迎。還有,今天大家試的是 First Generation 系列,其實我們的 Second Generation 推出時也有不少人垂詢呢。」他拿出平板電腦,給我們看 Second Generation 的香水介紹。概念就是,要回應第一代的各款味道,並且將其昇華,例如第一代的 Meydan 瓶上有個金屬馬蹄鐵裝飾,到了第二代,就成為一整隻馬形狀的瓶蓋,威風凜凜。「還有第二代的這枝上方鑲有一大朵黑玫瑰的香水,索價 1,295英磅(約1,635美元),但你知嗎,我們接過Buckingham Palace 的訂單,一買就是四、五十箱。皇室都用。」言下之意:皇室都愛,唔通又要話你知﹖
還有,「其實 Nabeel 是全世界最大的 bakhoor incense 製造商。」bakhoor 是一些香料顆粒,用來放在燒熱的炭上,便會熏出濃濃香味,令室內香噴噴。他提到兩個大牌子的名字。「他們來找我們製造 bakhoor,不過大家談不攏,因為我們堅持要商品印有 Nabeel 公司字樣。」
除了 Mustafa 那道令人五體投地的信念和出色的演說技巧外,The Spirit of Dubai 還有不少地方的確impressive,例如他們對細節的執著。他們的blotter不只印有金銀色的香水名和主要調子,而且每款的押花各有不同,全部都好漂亮﹗
紙袋同樣是一絲不苟。前後黑色,兩邊金色,四邊都 UV 了品牌的標誌。配上那又是品牌標誌形狀的金色手抱,講究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香港的Scented Niche作為The Spirit of Dubai在東南亞的第一個售賣點,可謂開創先河。負責人Patrick表示:「現在的消費者看重的是質素。香水之都法國固然享負盛名,但英國、意大利甚至中東都有出產質素很不錯的香水品牌,同樣備受眼光獨到的消費者愛戴。例如Spirit of Dubai的成份十分天然,不盲目跟隨歐洲市場的香水趨勢,忠於自己的杜拜 DNA 和風味,這樣比模仿其他國際品牌來得更真實。另外一點就是,杜拜的DNA其實不在於金錢呢。雖然你看品牌的包裝和形象都有種奢華的感覺,但試試他們的香水,你會發現裡面其實盛載著豐富的傳統,絕對不是一個只懂揮霍而沒有歷史底蘊的城市。」
belle
(all photos are taken by Scented Niche)
杜拜之魂 (上集) 有錢就是任性
話說今年年初,一個來自阿聯酋的香水品牌調製了一瓶全世界最貴的香水。索價 $1,295,000 —— 美金。貴,當然不只貴在其香味,更貴在用來供奉這香水的金碧輝煌的盛器,據報是由意大利、瑞士和法國最頂尖的工匠聯手打造。這瓶香水締造了「鑲有最多鑽石的香水瓶」的健力士世界紀錄。說得具體點,單是鑽石已鑲了 3571 顆,黃金、寶石不計其數,奢華程度可想而知。
這瓶香水,是 Nabeel 公司旗下品牌 The Spirit of Dubai 的 SHUMUKH。
好吧。SHUMUKH我就一定買不起。不過其他The Spirit of Dubai香水卻絕對是「負擔得起的奢華」,而且已首次登陸香港﹗這個在中環聞‧伯樂香水店上架的系列,名字簡而精,叫「第一代」小眾香水(First Generation)。一共8款香味,飛天遁地、藝術人文,一次過用香味「豪俾你睇」杜拜式的奢華。
這個香水系列形象鮮明,格調一致,有好幾款使用的香材十分接近,組成一個saffron – rose – spice「鐵三角」。為易於記憶,我自行將八款香水由「重」到「輕」分類。這未必是你的分類法,但希望會令各位較易理解這個The Spirit of Dubai系列的光譜。
沉香出名矜貴。香港的沉香木近年亦招惹了不少殺身之禍,買少見少。這瓶沉香野性難馴,十分animalic,有焚香的影子之餘亦有civet的蹤跡。令我想起以前學音樂,教科書說最低頻的音能傳到最遠,大概就是這回事。
2 RIMAL 沙
感覺平靜丶低調的香水。充滿番紅花和肉桂的玫瑰香,伴隨的是溫暖乾燥而且帶煙熏味道的樹脂調,整體感覺柔順,檀香木的感覺很重。最後還有點不經意的香草味。可說是八款香水內最柔滑優美而內斂的。
3 MEYDAN 遊樂之地
聽說這個字的阿拉伯文是「遊樂場」的意思。那麼,可能他們的嗜好就是練習騎馬。這是一瓶徹頭徹尾的皮革調香水,開首有少少果味,迅即變得十分乾燥,帶tobacco和乾木香。只須想像一下阿拉伯王子馬上的英姿,粗糙的質地都變成了男子氣概。
4 TURATH 傳承
依然是那個味道鐵三角。TURATH今年才新推出,是一瓶難以言喻的香;很濃郁,像濃情化不開,濃稠到一個點,很難分解出裏面有什麼什麼來。開頭是活潑跳脫的果香,很快就有木香和peppery 的味道,一直到尾。
5 MAJALIS 飛氈
再輕一點,再果香一點。開頭是亮麗的柑橘香,很快便滲出玫瑰花香,還有最底層苦澀的焚香、泥土、藥材味,令花香變得更飽滿和更balsamic。真正霸氣外露。驚喜的是最後緊接而來的沒藥、乳香,將整體感覺放輕,換來居然十分乾淨的結尾。
6 FAKHAMA 威榮
跟上一瓶MAJALIS有點像,不過再甜美一點。近乎gourmand的開首,香甜果味和呍呢嗱味戰意高昂。稍等一會,玫瑰主調背後流露出一絲辛香。再等,木味和厚厚的辛香愈來愈嗆,愈來愈污糟 —— 玫瑰在污泥上,這就是她的美麗和精髓所在。或許,FAKHAMA可以用幾句歌詞來演繹:「你,最盛放的玫瑰…… 任滿天花瓣散落這污泥」。
7 ABRAJ 城市輪廓
ABRAJ與之前兩款不同之處,在於更uplifting和aromatic的果香起首,以及核心的金屬調。雖然能聞到不少燦爛花香,但卻與乾燥冷漠的中調並存,兩者處於平行時空,猶如杜拜紙醉金迷的熱烈與高樓大廈的冷艷互相輝映。
8 BAHAR 海員
說起阿聯酋,我肯定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起的自然風景都是滾滾黃沙,而不是連綿海岸。其實杜拜與海有莫大關連;起碼湯告魯斯大顯身手的帆船酒店,就正正是建造在波斯灣海岸美麗的人工島上。8款香水之中,白色瓶的BAHAR是最輕、最高調的,少少柑橘加黑加侖子開頭,很快便直接跳到清新宜人的海洋調,感覺舒泰。似是在帆船酒店旁的沙灘喝著冰凍蔬果汁,爽。
……而這杯海邊凍飲,盛惠 425 美元。值得。
杜拜的精髓,當然不是花金錢就能體會。試試用嗅覺去體會吧,可能會得著更多。
belle
「造星之腦」Luc Gabriel @ the different company
得知香水品牌 The Different Company 藝術總監Luc Gabriel來港,心裡已經急著想自薦參與活動的籌備工作。萬事起頭難,所以我通常以最易的方式來開始 —— 寫稿。立馬跟 Luc 來個訪問,執筆付梓,起了個副題:造星之路。
之所以激發出這個題目,是因為品牌多年來都獨具慧眼,與 Jean-Claude Ellena、Émilie Coppermann、Alexandra Monet、Christine Nagel等合作過後,往往這些調香師都聲名大噪。不過,見過 Luc 之後,我會想將題目再改;不是「造星之路」,而是「造星之腦」。他,就是 The Different Company 的主腦。

The Different Company 2000年於法國巴黎創立,Luc 在2004年加入,出任品牌藝術總監,負責一切創作和市場決策。那時候,品牌的第一代創辦人 Jean-Claude Ellena 已推出 Bergamote、Bois d’Iris、Osmanthus、Rose Poivree等幾款膾炙人口的香味。後來 Luc 起用Jean-Claude Ellena 的女兒 Celine Ellena,為品牌創製了9款香水,包括著名的Pure eVe, Just Pure 和Sel de Vétiver。再後來合作的調香師還有 Émilie Coppermann、Alexandra Monet、Bertrand Duchaufour等,粒粒巨星。「我們自第一天起已一直堅持要找超卓的調香師創製超卓的香水,完全不在乎他們知名與否。老實說,那些年認識 Jean-Claude Ellena 的人又有多少﹖」但我們那時已經與他合作推出過幾款香水了﹗還有 Alexandra Monet — 回到2000年,她的粉絲又數得出幾個﹖調香師還未一舉成名,我們早已看出他們的才華。」

The Different Company全球共有450個銷售點,包括零售店舖、代理和分銷商。在日本這個講究品味的國家,品牌設有17個售賣點,銷量不俗。在日本最暢銷的是Majaina Sin, Sublime Balkiss 和 Pure eVe, Just Pure;而在台灣,最打動香水迷的是溫柔甜美的 Osmanthus。

其實在一瓶新香水面世之前,就憑它本身的氣味、宣傳的策略之類,會大概預測到成功與否嗎﹖
「一瓶香水作品會否面世,視乎它是否已經完成,準備就緒,可以面向市場大眾。但這正正是最難定奪的一環。某一刻,你真心覺得這香水可以啦,掂喇;不過,沒有人可以肯定,也沒有甚麼公式可以令你運籌帷幄。你絕對可以徹底地搞錯。因為真的沒辦法知道將要面世的香水成功與否。」這是香水與化妝護膚品市場的分別。

The Different Company香水瓶的設計甚為有趣:柱體玻璃瓶,配上由大到小三層圓形金屬蓋,據說是代表對「完美」的追求。近30款香水,除了瓶身貫徹同一設計之外,有些香水迷評論說這品牌沒有很突出的DNA,或任何signature的香調、風格之類。「你說得對。」Luc 回應到:「我反而很高興大家都有同感;我們刻意經營的神韻,正正就是你所說的『沒有明顯品牌DNA』。換句話說:我們香水的DNA是優雅,給人難以捉摸、難以言喻、難以忘懷的印象。我沒興趣製作那些『一聞就知係The Different Company啦』的香水,這樣很局限我們的創作。」

「說起創作,我們跟主流品牌的創作過程非常不同。一個大牌子會先給香水製造商一個brief,講講打算調製甚麼香水,例如是針對35-45歲女性市場諸如此類,再附上一些benchmark香水,即是其他品牌的類似香水,給製造商參考。於是,製造商便製作幾個樣本出來給品牌挑選。然後,品牌可能邀請一批35-45歲女性顧客來試聞和打分,最高分的就會推出市面。這一切都是以客群的口味為主導,保證將失敗機率降至最低。」
「但我們呢﹖單是nuit magnifique這瓶香水,已經做了80多個樣本﹗」
「有朋友調侃說怎麼 The Different Company 香水總是未能躋身那堆大牌子默許的 benchmark 香水之內。我說這才好呀,證明我們有個性,不是人云亦云,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今時今日,自稱小眾香水的品牌愈來愈多,但所售的只是包裝漂亮、故事吸引、價錢昂貴、味道平平無奇的香水,搞得大家拿捏不到小眾香水的精義。太多所謂小眾的香水與主流大眾品牌沒啥分別,所宣揚的東西也不過是吹噓一番。如果接下小眾香水的市場依然沿用這幾年的發展模式的話,恐怕最終會消失殆盡。現在買小眾香水的年輕一代與上一代顧客很不同,而將來的顧客,既要商品人畜無害,又要有創意、價錢相宜、包裝環保、著重香水本身而不是其故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樣的處境中展露鋒芒,引人注目。」
那麼,The Different Company下一步推出的香水是怎樣的﹖
「我們下一瓶香水以沙漠為靈感。我們要調製一瓶不太oriental的oriental fragrance。」—— 容許小妹在此頓足,賣個關子。我已經試了,稍後再跟大家分享。
belle

活動主辦單位:
Scented Niche 聞‧伯樂
中環歌賦街32號
featured cover photo by Linda Cat - 邱蓮達 ^.^
因為你香,所以我買。
有一次逛街,路經一家時裝店,暖男系朋友和我同時覺得櫥窗公仔展示的外衣挺好看,於是我們進內查詢。店員很有禮貌,服務殷勤周到,立馬褪下那件外衣,說:「這件真的很好看呀﹗要不我穿起來給你看看效果……」準備穿衣的樣子。貼心的朋友搲搲頭,真心奇怪地回應一句:「怎麼是你試穿,而不是想買的人試穿呢﹖」店員一副被打擊的表情。
又有一回,跟同事 J 談香水,她說自己有個有趣的習慣,就是會先聞聞香水在別人身上的效果,喜歡不喜歡,心裡就能有個大概。有次我介紹她一個牌子,她提議我先噴在自己身上,讓她 FEEL 一下營造出來的感覺如何。話說她屢次聞到我在電梯大堂留下的桂花香水味後,就決心買下我用的那款香水。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買東西先看看在別人身上的效果」這根據何來。不過,同事 J 的故事居然發生在我身上。
昨天碰上同事 C,她經過我之後,傳來一陣白麝香味,但並不純淨,摻雜了乾木和雪松味,帶粉嫩花香。我並沒有想起這正是 CHLOE 的 NOMADE。那一刻我只覺得,嗯,挺好的 base note。
翌日,居然又在電梯大堂遇上她。今次她大概剛噴了香水不久,身上的 NOMADE 甜香和花香清晰可辨,兩者的平衡亦不錯,甜而不膩,玫瑰和類似茉莉的感覺輕輕流轉,又不會太呆板。chypre 在 CHLOE 香水中似乎不常見,卻十分討好。以專櫃一貫的香水標準和價格來說,NOMADE 的確值得擁有。老實說,我個人對 CHLOE的同名香水 CHLOE、l’eau 版本還有 LOVE CHLOE 都是高度評價的。如果要找大眾口味又不太昂貴的香水,這個品牌可謂「超班」。
話說回來,不論香水還是衣服,我一向購物都會先試在自己身上 (除了之前一兩次網購的經驗外),尤其是香水。每個人的皮膚和體溫都不同,無論試在別人皮膚上還是試在紙條上,都不能準備反映自己噴那瓶香水時的效果。所以,這篇香水評是反面教材喇。
-belle
PARFUMS DUSITA 香水體驗坊 (香港首次)﹗
首先,一連兩場 DUSITA 香水體驗坊都座無虛席,俾啲掌聲自己先~﹗(啪啪啪~)
話說今次 2019年6月的香港 DUSITA 香水體驗坊不單是品牌首次在港舉行活動,亦是小妹第一次以《尋找她香的故事》名義,參與籌辦的對外香水活動。不計回報,但求開心,而且能一睹自己喜歡的調香師兼創辦人Pissara Umavijani,完全值得。
在兩場香水體驗坊中,我們有幸逐一細細「品嚐」DUSITA 的 8 款香水:Issara、le Sillage Blanc、Oud Infini、La Douceur de Siam、Fleur de Lalita、Melodie de l’amour 和 Erawan,還有最新推出的Splendiris。
Pissara 也特別帶來了不少原材料,例如 Mysore sandalwood、Virginia cedarwood、五月玫瑰和價值8萬歐元一公斤的iris butter。
DUSITA 的香水靈感都來自Pissara 的父親。他是已故著名詩人 Montri Umavijani。第一瓶 DUSITA 香水於 2016 年正式面世;2017年,香水 Melodie de l’amour 率先勇奪國際獎項Art and Olfactory Awards 「金梨獎」;2018年再下一城,其香水 Erawan 獲頒香水界奧斯卡 FIFI Awards 的 Breakthrough Fragrance of the Year。話說今年她的新作 Splendiris又 入圍 FIFI Awards 的finalist 名單了,來頭可不小。
Pissara 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泰國美人,誕生於書香世家,自小浸淫於詩歌、哲學等各種抽象的藝術中。天生一副美人胚子的她不但曾於選美中贏得「友誼小姐」,更參與過四部泰國電影。不過她對香味情有獨鍾。Pissara憑藉過人的天賦,不斷研究、鑽研和實驗各種香水原材料,創造出一套與別不同的調香哲學。Pissara 從小夢想在「香水之都」法國開設她的 ‘maison de parfum’。2011年機會來了,Pissara 移居巴黎,向一位著名法國香水專家介紹她的作品,對方一試之下十分驚喜,被她的作品深深吸引,更建議她找尋高質素的生產商幫忙,好讓香水可以為市場帶來突破。
果然, DUSITA 香水膾炙人口而且勇奪殊榮,更進駐擁有「香水之都」之稱的法國。各地香水迷和評香專家紛紛前往Rue de la Sourdière朝聖。
另外,是次體驗坊很高興邀得品牌 A.M.I 的玻璃藝術家 Amy Fung 來,展示她的玻璃香水吊墜。Amy 於2004年開始學習燈工玻璃藝術。玻璃可塑性極高,能在高溫的火焰下隨著藝術家的構思而變化,燒製出千變萬化的造型,因此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燈工玻璃這門手藝在意大利、美加、日本和台灣都十分流行,品牌 A.M.I 可謂香港的代表作。現在,只要將心愛的 DUSIT A香水滴進 Amy 製作的玻璃香水吊墜內,就可以一整天散發迷人芳香﹗
DUSITA香水官網:www.parfumsdusita.com
小妹早前的試香小評:http://bellelam.com/?p=2027
DUSITA 香水以及 A.M.I 「燈工玻璃」藝術限量套裝:www.catidogi.com/ami (推介﹗)
belle
摘下「有機眼鏡」看英國 PROSODY
朋友去香水展,拿回一疊香水samples。「這個新品牌主打有機用料,你拿去隨便試吧。」旁邊另一位朋友說:「哦,有機香水,通常都爭啲啲。」嗯,沒關係,反正是新牌子,即管給個機會吧。
拿回家仔細看看,叫 PROSODY 的牌子,英國製造,去年才面世,暫時共有 6 款香水,全部 EDP,成份最少 98%有機,100%天然。(很多人不曉得有機和天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說到這裡,不期然開始擔心她的香味如何……
我承認對於不少喜歡香水的人來說,「有機」從來不是一個賣點。我要的是香嘛,是香啊﹗是否有機、天然、環保、綠色、健康、對皮膚好、幫助腸道吸收、改善性生活……從來都不是重點。著名調香師 Antoine Lie 曾經在一則訪問裡表示,我們對某種香味喜歡不喜歡,很多時取決於習慣和「熟悉度」;而我們所「熟悉」的味道,又往往是陪伴我們成長的人工合成香味。故此,當我們面對真正的天然香味時,往往會覺得很陌生,跟我們的印象有落差。比如說,有些人聞到 methyl anthranilate 就想起橙花,但他們聞到真的橙花精油時只會說:「well……個味好熟……唔……」
想深一層,為甚麼連我自己也習慣了香水應該是合成加天然香料的雞尾酒﹖因為這一百幾十年來的科技突破,誕生了aldehyde和各種傳奇的合成味道,所以我們覺得一整瓶香水即使是人工味也沒關係,反而全天然就會「爭啲啲」﹖其實最初的香水不都是來自大自然﹖
Anyway,一口氣提出這等謎思,其實也是一個confession。因為我不希望自己戴著「有機眼鏡」來試這個新品牌。
第一天,左手試的是ROSE RONDEAUX。活潑果香起首,甜甜的,也有些許刺激神經的 nutmeg。甜美過後,整體上是優雅又帶點憂鬱的玫瑰香,調子低沉,不驚訝但也不抗拒。右手試的是 NEROLI NUANCE。一開始是有點橙皮味的微甜香,同樣不算高調,橙花香鮮明而動人,很快滲出一點像皮革的苦澀味,還有不知哪兒來的粗略……然後一直是這樣。
第二天,我試試另一個極端,嘗嘗直覺告訴我最「重身」的兩款。左手噴了OUD OCTAVO ,木香在上層,下層是粉甜的調子,強勁得有點令人喘不過氣來。夾在中間的王牌,似乎是 olibanum 等非常 balsamic 的樹脂味。可惜王牌一出,之後便顯得有點技窮了……
右手呢,噴了MOCHA MUSCARI 。據說 concept 是咖啡和花木香的混合,可是,聞起來卻有點類似乾燥的中藥材。我想起小時候跟媽媽去藥材舖,負責執藥的嬸嬸打開百子櫃一格格,用秤逐一量量藥材,有些還要放到一個盅裡面,用粗粗的金屬棒樁碎。我很喜歡那嬸嬸樁碎藥材後用棒來敲那盅邊的兩聲「啷噹」。禮成。這款香水,我會說,很有畫面,但不易噴。
本來以為要再次承認有機香水真係「爭啲啲」,誰知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我試了 LISSON LINDEN。很討好的 linden 香,背後一路襯托著一絲柔順的蜜糖氣息,不算十分複雜的作品,但簡單明快,活躍動人。
接著是我個人覺得這個牌子暫時做得最出色的作品:JACINTH JONQUIL。如果你像我一樣,對這兩個英文字毫無認識,那麼就可以乾脆當這瓶香水是「水仙花香」吧。開首是有點 medicinal 的 bluebell 味,所謂的 medicinal 或許來自 ylang。緊接便是漂亮的水仙花味。在此不深究 narcissus 如何分為 daffodil 和 jonquil 和 paperwhites 之類……重點是,這水仙味清香得來很真實,而且沒有過份的水生調,渾然天成,一試難忘。其後花香維持四、五個小時,也沒有令人厭惡的變化出現,持久度算是六款香水中最高的。有機香水有這個表現,夫復何求﹖
品牌網頁: www.prosodylondon.com
belle
姍姍來遲的Louis Vuitton — 下集:加洲海岸
延續上集的那碗蘑菇湯,今集繼續承蒙 Louis Vuitton 的 Celine 邀請參與新品發布試香體驗,一嚐品牌令人垂涎的全新限量版Cologne Perfumes Collection。人家眼睛想旅行,而我就鼻子想旅行,到熱烘烘的夏日加洲海岸同陽光玩遊戲﹗
單從藍、綠、黃三色的香水瓶,已不難看出這個限量彩瓶系列跟現有恆常香水系列的不同之處:更夏日、更跳脫、更富玩味﹗這系列之所以稱為Cologne Perfumes Collection,並非因為其濃度只像古龍水一樣得寥寥幾個巴仙,而是因為品牌不惜工本,利用EDP的濃度去營造cologne一樣的清爽灑脫效果。再加上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Alex Israel加持,一向對水調沒啥感動、聽見那些「藍天、熱浪、比堅尼」香水便會耍手擰頭的我,居然也被 Jacques Cavallier Belletrud 的高超調香技巧說服了。
AFTERNOON SWIM
藍色的瓶身象徵海洋。起首是超逼真的意大利西西里橙和非常純淨的柑,為香水提綱挈領,注入一股奔放的柑橘香。Celine給我們遞上香水原材料用的橙和柑精油,不得了,質素之優越教我們驚訝。活力四射的柑橘香過後,香味變化成帶有淡淡果香和濃濃海鹽味的海洋調。Jacques Cavallier曾調製過不少著名的水調香水,的確不是浪得虛名。雖然同樣是水調,但 AFTERNOON SWIM 絕對有層次,亦十分持久。
Enjoying the new scents together with my perfume buddies :)
CACTUS GARDEN
綠色的瓶身彷如仙人掌。起首是非常 aromatic 和 minty 的香檸檬和香茅味,非常醒神,有如在沙漠中找到樹蔭,還有人端來一杯 mojito 的沁涼快感。漸漸主調瑪黛茶香滲出,時而乾燥,時而沉厚,時而流露酒香。在皮膚上一小時後,瑪黛開始低語,但沁涼的草香依然縈迴不絕。
SUN SONG
黃色的瓶身代表耀眼的太陽。有趣的是,包裝盒上的那個芒果般的圖形,其實是陽光下的一塊墨鏡鏡片。SUN SONG 的開首是很 splendid 的柑橘,瞬間橙花香「佔中」(佔領中調),一輪偏向 petit grain 的綠意過後,花香的感覺更加開闊。不久,滲出 soapy 混合少少 mossy 的味道,六個小時後味道漸淡,再剩下一抹燦爛溫婉的橙花香。如像驕陽過後,餘暉冉冉。
belle
木蘭辭和CHANEL條仔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在陶傑口中,《木蘭辭》從文學角度來剖析只屬次一等的詩詞,但其「滲透率」之高人所共知,可謂雅俗共賞。
不過,甚麼是雅甚麼是俗,有時界線好像有點模糊。我仰慕的柳永在他的年代也算是俗人一個,他的作品有不少口語,但現在我們都將他歸入課本中的詞人行列,地位崇高。回看今天,廣東話亦一樣有比較通俗的詞彙;某某的男友就說成「某某條仔」,反過來某某的女友可以是「某某條女」,甚或給賦比興成「某某條菜」……其實我覺得這類 expression 倒也十分經濟,省字、到位又efficient。不過,如果我介紹我條仔係「我條仔」的時候,相信定必會有人對我的「俗不可耐」感到驚訝。其實,我只是在探討語文而已。我份人係好斯文優雅㗎。
介紹番,CHANEL 條仔 —— CHANEL BOY exclusive香水,靈感的確是來自 COCO 的男伴 Arthur BOY Capel。起首是典型的 fougere,薰衣草、天竺葵配合丁點 peppermint 和青檸般的柑橘香,加上一抹clean musk,烘托出一陣甜味,聞起來好哥兒。過了十數分數,突然湧現熟悉的 aldehyde 芳香,heliotrope的粉嫩味道亦開始迸發,感覺像一位含羞答答、充滿濃情蜜意的女士。幾個小時後,粉嫩過去,剩下乾燥、複雜而優雅的檀香味和橡苔調,絕不簡單,這時候,又變成了一個有智慧、有內涵的男人……
這瓶 BOY 就像木蘭一樣,在男、女兩性之間遊走。當然,我從來不覺得香水有男用或女用之分,但 BOY體現了哥兒們的整潔、書卷味、深藏不露,同時流露出姐兒們溫柔婉約的氣質。拿捏得好,自然能囂張地反問一句「安能辨我是雄雌」﹖
事實上,不單語言、性別的界線模糊,世上千千萬萬的事都難以定義。又或者,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洗禮後又會演化出新的標準,新的理解。古時的俗,今時叫雅;昔日讚美的金碧輝煌,今日劣評為窮奢極侈;今天覺得她又萌又可愛,老了便變成又姣又淫蕩;今天的惡行,幾十年後又可能稱之為正義…… 所以,如果命夠硬,大家都會等到翻身的一天。何必太執著呢。
呀,不過有件事我還是執著的:讀《木蘭辭》和唐詩宋詞的時候,請務必要用廣 ‧ 東 ‧ 話。
belle
桂花會
花了接近兩個小時前往深圳,為的是參與一個 4 小時的香水聚會。大概我也沒想像過自己會這樣熱衷,但到底的確是發生了,還度過了既寫意又愉悅的 4 小時……那末,吸引我去的是甚麼呢﹖
桂花。
桂花是我很喜歡的香材和食材,味道優雅得來又有種蜜糖般的少女情懷。是次聚會在深圳八卦嶺的「叠香鳴山」工作室舉行,7位參加者來自惠州、揭陽、東莞等地,我當然是唯一的香港代表。我們這4個小時的主要任務—或者說是遊戲吧—就是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一同用鼻子來鑒賞和品嚐9瓶不同品牌的桂花主調香水。
一開始,我們先溫故知新,聞一聞桂花absolute和tincture、C14 和 C16。然後我們嘗試花 4 小時來探索各瓶桂花香水的前/中/基調、當中的變化,還有擴散度、愉悅度和持久度之類,一起討論,但各自評分。我們的評分不代表一瓶香水好或壞;很簡單,因為就算在每個環節都取得高分,也不等於那款香可以打動我嘛。正如有位像彭于晏一樣的高富帥來追求我,我也不一定心動呀 (彭于晏怎能不令我心動﹖吓﹗﹖) 所以呢,我現在分享的評分也純粹反映我個人的喜惡罷了:)
超簡單地概括一下那 9 瓶香水的香味輪廓:
1號 — 開首是甜甜的berry note,漸透出剛勁的vanilla加少少白花香,過兩個小時再滲出些許煙草和乾燥的辛香。整體不算很桂花,但變化很有層次。
2號 — 超大的白花老香。嗯,是classic,無誤。
3號 — 比較sensual和溫柔,我 pick up 到的是帶 musky 的 ambroxan 和 suede之類,隨後比較nutty和leathery,沉靜而舒服。
4號 — 突出的桃香,有些綠調卻帶苦,有一絲明顯的 honey note,但整體比較人工。
5號 — 熟悉而獨特的開場白,是亮麗的 bergamot。果香過去,甜意漸出,誘發起桂花的甜美。不算持久,但前、中調都十分高手。
6號 — 人工甜,可以直接打個交叉。
7號 — 開首有點西柚的酸,隨即換上非常怡人的花香,簡單鮮明。
8號 — 用挺不錯的 citrus 開首,zesty 得來又aromatic,持久度高,不過不太找到桂花的感覺。
9號 — 青瓜、水、蜜瓜……都是人工。可以不提。
看上面的短評,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1號穩打穩紮的,2號是經典老香,不過,今次盲測也要評估自己的喜好程度嘛,所以當然要衡量香水配不配合自己形象,多於香水本身質量如何啦。結果,試了兩個小時,心裡很快知道自己的 preference 其實是 5 號和 7 號佳麗之爭……
後來,趁休息時間在工作坊的陳列架上居然發現了 7 號 (當時還沒揭曉,但我憑鼻子認出了),噴了些在皮膚上。唉,真美,可惜柑橘味跟自己的皮膚不太合拍……所以說,買香水真的不能只用試紙,一定要試上手。最後我給最高分的是 5 號 ﹗
究竟這幾瓶香水是甚麼牌子﹖(其他不值得提的就不提了)
1號其實是阿曼品牌 AMOUAGE 的 Sunshine
2號是老香 Jean Patou 1000
5號是美國 The Different Company 的 Osmanthus
7號是法國 Rancé 的 Secrète Euphorie
為了給大家一個比較宏觀的評論,主辦單位後來也告知我,那天 7 個人給香水的總評分如下:
最高分的是7號 Rancé 的 Secrète Euphorie
第二高分的是2號 Jean Patou 1000
第三高分的是剛才沒揭曉的,3號美國品牌 INEKE 的 Evening Edged in Gold
給大家參考一下吧﹗
其實用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來鑒評香水,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當有幾個愛好者一起東聊西聊,一起喝桂花茶,吃桂花糖、桂花糕,一起感受每種香味背後的工藝和匠心,時間便過得特別快。謝謝舉辦是次活動的「略見生活沙龍」和「叠香鳴山」工作室,期待下次再聚﹗
belle
Christian Dior 灰色:霞哈吓 ‧ 赫蝦吓 ~ Gris Montaigne 與New Look 1947
Gris Montaigne 和 New Look 1947 同樣初見於DIOR在2010年左右推出的 La Collection Privée 系列,不過,隨著去年專售賣香水的 Maison Christian Dior 開業,她們便在 2018 年重推為現時的exclusive line。Gris Montaigne易名為 Gris Dior — Gris是法文「灰色」grey的意思,正是Christian Dior品牌的主色調。而New Look 1947則保留名字不變。小妹一屆草民,只曉得用鼻子,品牌背後的市場策略我一無所知。
Gris Montaigne 起首是勁 minty 的甜味,有點像加了peppermint的糖果,很濃郁。之後隨時間軟化成層次更鮮明的花果香,玫瑰味較突出,但整體上輕身、柔軟、內斂而且若隱若現,一點不喧鬧。再接下來是mossy調,有點肥皂香或 fern 的影子但不green,木香在我手上不算很清晰。
今時今日,以新名字登場的 Gris Dior 有些微的不同之處。新舊版本整體感覺很一致,但Gris Dior開首的甜比較medicinal,而在皮膚上雖然持久度較強,味道較穩定,但好像失卻了oakmoss獨特味道。
New Look 1947同樣從先前的La Collection Privée 撥歸 Maison Christian Dior 名下。我不太曉得formula有否隨之而作出調整,因為我手上的是2018年出的tester。
這瓶香水輪廓簡單,但氣質高雅。在我身上來說,劈頭便是非常樹脂味的安息香和爽身粉般的iris調,以及極微量乾木的感覺。過了一會才滲出少許茉莉花香和辛香,有一絲 pepper、incense 的暖意。網上有些評論將 New Look 1947 歸納為花香調香水,但在我比較乾燥的皮膚則沒有這個效果。值得讚賞的是,benzoin雖然一向沉重,但在這瓶香水內卻用量得宜,聞起來豐富而不黏膩、不冷感,反而給人classy和懷舊的感覺。
belle
棉花糖從成長中,曾送你愉快天堂
我相信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甚麼。
至少,我深信我知道自己在不同階段追求的是甚麼。如果有些人,我們老是看不過眼,說他們「唔知想點」的話,我認為他們不是不曉得,只是未曉得;或許,待他們失敗過、失去過、失望過,就會有那麼的一瞬間的頓悟,領略到一直信仰的東西並不適合自己,覺今是而昨非。
醒覺可以是個漫長而痛苦的經歷。對當事人而言;對身邊人亦然。
打個比方。我從小都很喜歡呍呢嗱。呍呢嗱雪糕、呍呢嗱布甸、呍呢嗱香味橡皮擦……都教我心裡滿足。長大了,才曉得小時喜歡的呍呢嗱味其實都是人造的,是合成的味道、人工的幸福、廉價的滿足。當我接觸到真正的呍呢嗱,那一根一根掰開有呍呢嗱籽的香草……然後聞聞那植物,再聞聞那精油,噢,苦苦的,乾燥的,怎麼跟我小時甜美的想像不同﹖這依然是我一直鍾情的呍呢嗱嗎﹖
香味如是,工作如是,戀愛如是。美好的想像遇上現實的苦澀,心裡很不滋味,但還是努力啃掉每段如呍呢嗱般真真假假、既甜亦苦的經歷。不過,更糟的,是身邊的那些人早已不再一起追求呍呢嗱棉花糖和呍呢嗱cup cake了;他們已經避開了呍呢嗱真實的泥土味,轉而追逐玫瑰、依蘭、鳶尾花,或是不會出岔子的海洋味了。
剩下那繼續信仰呍呢嗱的我,漸漸從中體會讓我堅持下去的力量:只要加添其他可愛的元素,呍呢嗱的苦便顯得輕省。活著呢,只要加添許多快樂的時刻,同樣可以與苦澀共存亡。
The Different Company 的 Majaina Sin ,是一瓶滿載呍呢嗱,又忠於呍呢嗱味道的香水。在濃稠的呍呢嗱上,加添苦橙和橙花作開首,頓時有種吃甜品的歡愉。中段有我喜歡的天芥菜和少許肉桂香,粉嫩、低沉、純真。最後是呍呢嗱的忠實伴侶——東加豆,整瓶香水變得細膩幼滑。
成長不在於三十歲時發現三歲時的呍呢嗱多麼虛情假意,而在於三十歲時還能否用最真摰的心,將生命變成最可口的呍呢嗱。
belle
DUSITA 的澄明極樂
DUSITA 一直是我十分喜歡的品牌,只成立了數年已經有不少擁躉。多虧最近網上舉行的新香水命名比賽,這品牌得以聲名大噪。
品牌創辦人 PISSARA 是位不折不扣的泰國美人。她母親是哲學教授,父親是位詩人;於是,即使你對她的香水聞所未聞( literally),也大概會感受到那種脫俗出塵的詩情畫意是如何贏在起跑線。近日DUSITA新香 — 品牌的第八款香水 — 即將面世,她趁機廣邀各地的香水愛好者齊齊為這款新香構思一個獨特的好名字。在云云957個參賽名字當中,PISSARA挑選了由一位以色列香水迷所起的名字 —「SPLENDIRIS」:顧名思義,就是很 splendid 的 iris。嗯,挺到位的;當然,「順手拈來」和「就手」只是一線之差。
話說回來。我的第一瓶 DUSITA 是香水好友轉讓給我的 Le Douceur de Siam。
我們約好在又一城某咖啡店試香。原先我不抱太大期望,但那一個小時內,不同的花香輪流滲出。開首時玫瑰當家,不久Frangipani 和 Champaka 擔綱,然後又是黃花,又是白花……更可喜的是這瓶雖然主打花香,但卻有一絲揮之不去的、大膽的綠意,令人不會感覺被洶湧的花海淹沒,迎來刺激、輕薄、隨風飄至的變幻花香。
嗯,對我來說,DUSITA 正是這種淡然的化身。我是說「淡然」,並不是「淡」。怎麼說呢﹖PISSARA曾打趣說她的香水像一幅幅 impressionist paintings,我倒覺得比較像水彩畫。她們斑斕奪目、色彩繽紛,幾乎令人目眩,但卻依然透明得可見底下那雪白紙張的肌理。
後來感謝另一位香水好友老遠帶來一整個系列的DUSITA香水,令我更加感受她香水質地的非凡,以及香水畫面塑造的極致快樂。
Erawan 最初我覺得不怎麼樣,很乾燥,帶點木的古雅,第一次聞的時間很快拿走了。但第二次、第三次聞,我開始發現當中瑪黛茶的乾而不澀,營造出粉嫩、寧謐的感覺,我開始明白甚麼是出竅;就像我的靈魂離開了世俗的煩囂,在高處平靜地俯看著我肉身的感覺。後來才曉得這瓶是得獎之作。
Issara 也不是一見鍾情的,但仔細品嚐之下,發現裡面有一絲很柔順、很婉約的暖意;原來是來自真正的龍涎香。我強調「真正的」,是因為在自然界中的龍涎香已不易找到,如果品牌堅持用真材實料的話,確是難得。
Melodie d’Amour 是叫我愛不釋手的大白花香。老實說,用白花香做主調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一不小心會變成很土氣,而如果嘗試加添新香材元素,又很可能會跟白花的優雅格格不入。我誠邀大家用心一試,便會明白這瓶大白花作品何以會在香水界中勇奪大獎。
可惜做人艱難,銀彈有限,盤算了一整個下午,才鐵定買入 Fleur de Lalita:開首是綠得舒服的 galbanum,也十分持久,然後有玫瑰、木蘭花等,而在我皮膚上,依蘭和茉莉比較突出,是非常易配襯不同場合的香味。
期待下一瓶「SPLENDIRIS」中。
belle
愛情呼吸 plan:What We Do in Paris is Secret – A Lab on Fire
那年盛夏,我們到巴黎旅遊。參觀過羅浮宮、聖母院、艾菲爾鐵塔,陪伴我的,除了你,還有那陣香水味。
我們走過熙來攘往的 Pont des Arts,橋的兩側掛滿金屬鎖,每一枚小小的鎖上面都刻上一對一對不同的名字。聽說,情侶把象徵二人的愛的鎖牢牢掛到欄柵上,之後便會順手把鑰匙拋到河中,誓不反悔。「啊﹗」你向我招招手,好像發現了甚麼。
「你看,這鎖上面的不正是你和我的名字麼﹖」真巧﹗我第一次感到取個平庸名字的好處。
「咦﹖後面的日期怎麼是今天呢﹖」我問。
「哈﹗你以為真的是巧合﹖」
「蠱惑喇你﹗」不過我喜歡。喜歡你的心思,喜歡你為我一早安排的驚喜。
於是,我們的關係也像橋上千萬情侶的鎖一樣,緊緊把對方鎖起、箝制、霸佔。第一年很溫馨,漸漸,多了查問,少了信任;多了命令,少了談情;多了冷漠,少了快樂……我不知道有多少情侶像我們一樣退步,以為掛上一道鎖就要乖乖過一生。跟用「呼吸plan」來買樓沒有分別;不會死人,但要乖乖就範被捆綁一世。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愛情的鎖一道道掛到對方身上,變成我們沉重的負荷。難怪法國政府也狠著心,把千千萬萬構成浪漫景點的愛鎖剪開、棄掉,因為 Pont des Arts 跟我們一樣,快要承受不了。
再一兩年後,我拿起當日那瓶 WHAT WE DO IN PARIS IS SECRET。甜甜的荔枝香、粉嫩的天芥菜、濃郁的呍呢嗱、杏味的東加豆,營造出浪漫得令人近乎窒息的粉香。這種甜像我們的過去一樣,難以言喻,難以忘懷;像我們的相處一樣,滿是糾結,無法解脫;更像我們的愛情一樣,遠遠的感受,比短兵相接好得多。這種謎樣的香,上大床,好過出廳堂。
很自然地,我們分開了。今年夏天,我跟另一個他來到了巴黎,來到了這道橋。他問我:「到過這裡嗎﹖」
我不喜歡講大話。不過,鎖已剪,結已解,過去的事成了沒人曉得的秘密。我跟他重新開始了。容許我為這瓶心愛的香水換一個 tense:WHAT WE DID IN PARIS WAS SECRET 。
belle
單調不單調 — Lorenzo Villoresi 和秋天有個約會
這幾天氣溫驟降,雖然比不上北美正飄著雪的低溫,但還是想要一雙強而有力的臂彎和居高臨下的眼神,給這秋涼日子一點溫暖。氣溫下跌,不單是衣櫥換季的時候,香水也要換一換位置:果香、熱帶香調都會稍稍調到後排,讓路給沉默了整個悶熱夏季的經典冬香。
Lorenzo Villoresi 是意大利品牌,也的確流著意大利人情感強烈、熾熱奔放的血統,絕無彆扭。而這個vintage collection 玩的是monotheme,顧名思義,一瓶香水圍繞一種材料的味道;雖稱為是單一調子,卻一點不單調。現在挑選了Ambra、Vetiver、Ylang Ylang 和 Sandalo 四款,簡單說明一下它們如何狠狠地烘托出秋天的美。
Ambra
琥珀主調,帶點甜甜、暖暖的樹脂香,鼻子感受到強烈的小豆蔻和沒藥味,令人感到柔順、舒坦之餘,也有一種可以放進嘴的可口感覺。有點想起寒冷時坐在暖爐旁,呷一口熱蜜糖水的滿足。
Vetiver
忠於名字,符合大部分人對岩蘭草的印象和期望。但在充滿木香、泥土氣息、神聖而冷靜的岩蘭草主調之上,還加上了懾人的豆蔻、孜然等香料,讓香味潛藏著溫熱的一面,聞得人鼻子癢癢的。我覺得這個composition既美麗又能充分展示匠心。
Ylang Ylang
同樣是一款提綱挈領的香味,四平八穩。依蘭、茉莉同時來襲,以最燦爛的高姿態迎戰,之後白花香變得粉嫩,有丁點 aldehyde 的蹤跡,但又未至於像人家說 tropical 到可以跳草裙舞。整體來說是一瓶大開大賣的懷舊經典花香,非常意式的vintage。
Sandalo
我將 Sandalo 放到最後,是因為我覺得它檀香得來最不檀香。我喜歡檀香的平靜柔順,幾乎能在我最抑鬱、最想尖叫一場的時候可以充當鎮靜劑。這當然只是我的個人喜好,與人無尤。而這款Sandalo的起首甜而凝重,隨後乾燥、苦澀、霸氣,剛好跟我的期望相反,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超乎我的期望。前調似無還有,噴了幾次,充斥鼻腔的似乎都是 labdanum、oppoponax 等 resin 居多,然後 patchouli 和木香才漸漸散發,非常適合秋冬的香味。
Belle
這裡可以找到它們:香港上環歌賦街32號 Scented Niche
風雨中的小確幸:ISSEY MIYAKE Pure Nectar de Parfum
心情不好的時候,總希望有些甚麼小東西能為自己打打氣,逗逗自己開心。我不懂對肥皂說話,也沒有樹窿可以大叫,幸好還有一瓶小確幸,為傷口滋潤滋潤。
近年不多在 counter 買香水。不是刻意追求甚麼 niche 的東西,只是感覺平常大品牌香水的性價比愈來愈低;價高,但用料和創意皆一般。不過,近日我遇上一瓶令我一試傾心的designer perfume:ISSEY MIYAKE L'Eau d'Issey PURE 的 Nectar de Parfum。
在這瓶 Nectar de Parfum 面世前,ISSEY MIYAKE 的 Pure 已分別出過 EDP、EDT 等 concentrations,一貫的透明、水感,非常不錯,但未有令我購買的衝動。想不到,今年推出的 Pure Nectar de Parfum 加入了我獨愛的香調——蜜糖——將層次完全昇華。
水滴形玻璃瓶身,配襯徘徊於玫瑰金和紅銅之間的漸變淡紅色,形態優雅。繼承以往的品味,內裡的香水再度由大師 Dominique Ropion 操刀,叫好叫座,毫無懸念。以香味來說,前調帶些許果香,但隨即滲出濃濃的蜂蜜香味,來得幼滑自然。不是打開一瓶蜜糖要拿調羹舀出來的那種甜膩,而是高級餐廳放置的一截蜂巢,要輕輕掰開、剝開才看見內裡一格一格滿滿的天然巢蜜,清甜,有深度。蜜香一直低調地依附在皮膚上,混和柔順的檀香、cashmeran等味道,一直到尾。雖然很快感覺要補噴,但這香水簡單得來卻令人有點點幸福感,30ml只售港幣四百多,物超所值。
belle
Aurora par Charles Wong : 水 ‧ 風 ‧ 花
好幾年前,當我還是剛起步寫香水的時候,在某個由 Parfumerie Tresor 舉辦的香水場合上認識了他。官仔骨骨的外形,打扮得一絲不苟。不久以後,我們相約在中環喝咖啡、談香水,猶記得我們談過ELIE SAAB的resort collection,告別時,他很慷慨地送了我兩個 L’Artisan Parfumeur 的samples。沒想過會收到他準備的小禮物呢,心裡對他的心思為之驚詫。後來得知他自資印製了一本coffee table book,每幀相片皆盡顯法式優雅,如他本人一樣。
此去經年,我工作上轉了兩次崗位,Parfumerie Tresor 也搬到上環了。收到同樣令人驚詫的消息:他推出個人香水了。
於是,我們再次相約於同一咖啡店。他依舊素淡而高雅。這次我們不談別的香水,只談他的 Aurora par Charles Wong — 創作靈感、重重難關、心路歷程等等。
不知怎的,看見別人一償心願,好像比自己中了獎還驚喜。
在此容許我(又)炫耀一下。他送我數量極有限的珍貴傑作,不單是他第一瓶送給別人的 Aurora,而且特地親手綴上了一朵獨一無二的小白花。呀,白花,是當初那瓶 ELIE SAAB 的主調,也是我最愛的香調。
我回家,灑滿了一身,閉上眼,靜待。
***
我張開眼,陽光從雲縫間投在我臉上。我試著用手輕輕擋開,但我的手是濕的,我的頭髮在平靜的水裡浸泡,我的身體感到一陣最溫柔、最輕微的盪漾。我肯定那不是海洋,是個湖泊,在山谷之間、百川盡頭的湖泊。這裡,風不再因穿梭林間而嘆息,溪澗也不再因淙淙流水而高歌。這裡很平靜。
雲飄來,代替我那擋住陽光的手。風更清了,在水波的盪漾間,傳來一陣竹香。我想,大概不遠處有個竹林,呀,又甚至是一塊種了蜜瓜和青瓜的田。但它們都不比這竹香甘甜。
不知道漂浮了多久,我居然沒有碰上亂石和急流,心裡暗喜。我以為人生一定會有些甚麼糟透的事情發生,原來人生跟夢想一樣,無限得不知道哪裡才是湖泊跟陸地的接壤處。我嘗試慢慢開始撥動雙手。載浮載沉之間,碰到一點東西。拿來看看,是個玻璃瓶。瓶中有朵盛放的紅玫瑰。
雲飄走了,陽光又再熱切地吻下來。那玻璃瓶在日光之下如斯澄明,誓要折射出舉世無雙的純白光芒。裡頭那株香氣襲人的紅玫瑰,卻從容地帶著她矜貴的軀體,跟我一起漂浮。
這就是他的香水 Aurora par Charles Wong:
水漾,透明,滿滿的竹香,淡玫瑰香,從容而高貴,無論在甚麼環境亦綻放出一貫的法式優雅。
Available at Parfumerie Tresor, 18 Upper Station Street, Sheung Wan, Hong Kong.
時間做證:意大利 Carthusia 經典香
有時候,寫得多香水好像有點詞貧。所以我特別欣賞流行曲填詞人;就是圍繞著同一種情景思緒,他們都總會有新的詞彙和足夠的功力,在數十年寫作生涯間用數十種不同的語境來打動人。
香水也差不多。用的材料或許大致相同,但只需經些許調校,調製出來的味道可以五花八門。加一點,減一點,老牌子亦足以跟著潮流蛻變。
意大利經典品牌 Carthusia i Profumi di Capri 很能掌握這妙筆生花的技巧。Scented Niche是香港唯一的銷售點,精心挑選了 6 款Carthusia香水,我當然不客氣趁機試試。也順道借一下別人的歌和別人的文字來形容我的感覺。
(1) Carthusia Uomo 起首是一陣佛手柑加 ozone 的感覺,味道不算超特別,卻有種莫名的開闊,彷彿「我立在堤岸上,心裏突然起了一陣奇異的感動,那種感覺,似悲似喜,是一種天地悠悠之感,頃刻間,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來」的意境。聽海風擦身過之際,一陣剛勁的辛香徐徐臨到,沉鬱,男人。不過感覺瞬間,過去了。接著漸漸吐出的是花香和木香,低語,清幽。以上這一切都在短短十多分鐘內發生。我喜歡這味道從剛勁到幽香的發化,更喜歡這兩者一柔一剛、一弱一強的對比。辛香和花香,壓根兒像一對情侶。
你那樣情切,調和著我的強烈
我那樣情切,長途跋涉,墮入這刻的熾熱
開始談情的時候,總是如詩如畫。甚麼缺點也看不到,只看到小酒渦、長睫毛。(2) Mediterraneo 和 (3)Via Camerelle 大概也是這個初邂逅的清純狀態。Mediterraneo 清新而年輕,出色的檸香配合懾人的薄荷,令人垂涎,隨後一路以柑橘香和tea note發展;Via Camerelle 也是同樣的清澈,調子明快,但撇開了高調的薄荷,加一點水的透明感和隱約的花香。這兩瓶香水雖是EDP,但比較像cologne,輕省到尾。
難忘你的笑聲,難忘你的背影
情懷如白雪,比清水更清…
然而,意大利香水從來不滿足於清香純真。(4) Terra Mia 就是那個純真早已枯萎的傳說。 Terra Mia 是去年才推出的新香味,特別在於她的複雜和典型的意式鮮明個性。聽說這瓶香的主調是咖啡,不過在我稍稍缺乏滋養的皮膚上反而有點呍呢嗱的乾燥,比較 earthy,混合了一點蜜糖調和一點燒過的麥味,變成濃郁得帶苦的甜。甜苦相遇,特別哀怨,變成難以理解的謎樣的香。
越甜越思念,越濃越幽怨
人越去過問,真相越難知
甜得多會悶。愛情如是,香水也如是:
甜蜜,但甜蜜也可厭倦,想試酸。
但有一種香總是百聞不厭的,無論十年過去,廿年過去,都仍然是個大方向。那就是花香。(5) Fiori di Capri 就是個不折不扣的 flower bomb;白花香、依蘭、玫瑰……好 vintage。聽說這瓶香水早於1948年面世;雖然我深信用料和formula都已經歷過不少轉變,但這種驚人的花香絕對有那個年代的特色。起首的花香漸漸柔順和powdery起來,開始聞到最底層的其他材料,但整體感覺是很 floral 的 aldehyde,絕對有市場。
不知不覺簡介了五款Carthusia香水,現在輪到我心有獨鍾的第六瓶:(6) Corallium。起首淡淡的柑橘調加上月桂葉 bay leaf,完全不是zesty的那種,反而沁涼怡人,非常令人驚喜。由於十分喜歡這個前調的關係,我一整天都在翻噴……中段漸漸滲出木的乾澀,還有一種叫黃金萬年草(goldmoss stonecrop)的材料,比較罕見,小妹孤陋寡聞,也沒親身聞過這株植物呢。總而言之,這瓶香水整體感覺是甜得來挺中性。
Carthusia 這經典寶號以歲月證明,要堅持香材不減 quality 而又不失時代感,並非沒有可能。
除此之外,Scented Niche 還有一些偏門的niche品牌,不妨找天到歌賦街看看。(別忘了說你看過我的 blog,可能有驚喜呢,哈哈。)
Carthusia i Profumi di Capri, available in EDP 50ml (HKD720) / EDP 100ml (HKD920) / Perfume 50ml (HKD1,200) ~ *price as at 2018
belle
Scented Niche : 香港隱世香水伯樂
周末的中、上環,不乏遠道而來朝拜美食和時尚服飾的人們。歌賦街車水馬龍,滿佈意欲一嚐地道佳餚的食客,還有不少藝術型格小店的擁躉前來吸收藝術靈氣。這裡的香水店 Scented Niche 絕對有地理優勢。但在香水文化不算普及的香港,要經營香水店,尤其是只售「非主流」高級香水的店舖,說易不易。
記得讀書時買外國雜誌,已經附有塗上香味的廣告頁,讓讀者可以從書本上聞到香水廣告所講的香味。然而,香港至今仍鮮有這種「教育」。很多香港人依然堅持「我又不臭,幹嗎要噴香水」的原則。於我來說,香水是整體造型的最後一環,像煮中菜落個芡汁或像西餅蛋糕上灑點 toppings 一樣,都是很好的 finishing touch。時下年輕人可能會售賣服飾、電子產品,但絕少會立志經營香水店;喜愛香味的我打從心底佩服開設 Scented Niche 的 Patrick。
所謂「有得揀先至係老闆」
「以前用過太多明星香水,後來去歐洲讀書,方發現其實有很多 niche perfume houses 售賣極具個性的香水,而且不易在其他地方找到,夠特別。香港的香水市場十分狹窄,選擇看似多,實際來來去去差無幾。例如明星香水或大牌子,它們的質素不一定差,只是我不會認同它們是優質的象徵。」
擔任marketing associate 的Anson亦表示:「相對來說,歐美的香水市場成熟,不論是大牌子的香水或是小眾的自家品牌,都會有不同的捧場客。給香港人多一點選擇,就是我們開辦 Scented Niche 的原因。」
香水伯樂和千里馬
Scented Niche 希望為不同人找到心儀的味道,更希望為不同品牌當伯樂。「其實世上有不少鮮為人知而又匠心獨運的優質香水,外表可能平平無奇,但氣味卻非常獨特,就像一匹匹蓄勢待發的千里馬等待牠們的伯樂。」Scented Niche 想成為伯樂,正如店的中文名一樣:聞‧伯樂。
好香水不一定來自法國
相比主流香水,屬於小眾的 niche perfume 基本上將廣告費和包裝得美美的成本用於聘請有實力的 nose (調香師),真真正正將調香師的創意和才華發揮至極致,同時賦予 niche perfume 與眾不同的奇香。這些調香師來自世界各地,有德高望重的,也有嶄露頭角的,各有千秋。
現時店內出售的香水和香氛蠟燭品牌都經過精挑細選,有來自「香水之都」法國的品牌,有忠於傳統的意大利經典牌子,有推陳出新的前衛美國香水創作,也將會有異國風情洋溢、滴滴皆珍貴的中東品牌。高端香水雲集,貴精不貴多。
現時店內 carry 了The Different Company、Talismans Collezione Preziosa、Carthusia、Mendittorosa 和 Lorenzo Villoresi 香水,以及法國的 MDCI Parfums 香水和 Cire Trudon、Carrière Frères 香氛蠟燭,可謂粒粒巨星。下一篇先為大家介紹在香港暫時只有 Scented Niche 獨家發售的 Carthusia。
belle
Maison Christian Dior 登陸香港 !
Maison Christian Dior 香薰店進駐香港沙田新城市廣場﹗對香水迷來說是天大喜訊;而對本身是「沙田友」的小妹來說,更是受寵若驚,因為 Christian Dior 絕對有實力在中環、尖沙咀等傳統甲級高尚地段開設新店,偏偏卻選址「香港正中心」的旁邊 (*話說幾年前有樓盤廣告指大圍是香港的正中心),當中想必有品牌的細心部署。回想這幾年之間,數家香水名店逐一遷入新城市廣場,的確營造了良好的購買氣氛之餘,又未至於像IFC那邊的香水多到令人眼花撩亂或是高價得令人咋舌。
開場白不多講。先說一下這間 Maison Christian Dior 香薰專賣店。白色主調配淺灰色傢俱,很 DIOR。優雅而低調的感覺徹底突出了牆上大屏幕的 La Colle Noire 花園景觀。La Colle Noire 花園位處法國格拉斯,是Dior 先生心愛的大宅。屏幕的特別在於景象和天色會隨時間變化,白天時明亮開豁,黃昏時藍天漸深。陳列桌上的幾十瓶香水顏色豐富多彩,但共通點是運用了 pastel 粉色系,斑斕而柔和。從室內裝潢到香水顏色再到香水味道,都貫徹著同一風格:淡然清雅。
剛開業的香港Maison Christian Dior不只帶來香水,還有幾款香氛蠟燭、時尚絲巾、香皂和潤膚乳。率先亮相的一系列20款香水,當中12款是新香,8款是舊酒新瓶,但聞起來絕對保持隊形,不會感到新舊之間有甚麼落差。單憑鼻子,就已經聞得出這20種香味的用料絕不欺場,調出來的味道雖然淡雅,卻又比想像中複雜;說花又不是花那麼簡單,說果又不是果那麼膚淺。倒有點像化了個裸妝,人家看來看去都看不透你放了哪幾十種東西在臉上,反正看起來沒怎樣矯揉,卻又份外悅目。於是,我整晚左試試,右玩玩,真的想通通都帶回家。
以下為大家簡單介紹小妹的幾款心頭好:
1. SAKURA
櫻花是近年紅火的主題。先撇開櫻花的味道(櫻花基本上並沒有味道),這瓶香水的一切都很有櫻花的意象:粉嫩,柔美,花香調沉靜而帶點乾淨的 musky note。少女情懷總是詩。
2. TERRA BELLA
我從來不是 citrus 擁躉,但事實上我試了兩次這瓶香水,仍是覺得無可挑剔。Petit grain 和橙花一脈相承,green note 似乎用了 violet leaf 和 black currant leaf,雖然沒有明顯的基調,但算是持久,而且感覺脫俗。
3. JASMIN DES ANGES
Jasmine 若沒有經悉心調製,很容易發出塑膠味和腐爛味。這瓶香水完全剔除了我擔心的問題。茉莉加上渾然天成的白花香,開首配一點果味,感覺燦爛,漸漸帶點深度的creamy。如果想要少一點 creamy 多一點優雅的茉莉調,GRAND BAL 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4 GRIS DIOR
換上新瓶子的 GRIS DIOR 原名 GRIS MONTAIGNE,花香和木香完美結合,有玫瑰卻不高調,有雪松卻不乾燥。整瓶香水很chypre,沉而不鬱。雖然同樣是 EDP 的 concentration,但不會有太濃的感覺。
再說一次,其實很多瓶我都很喜歡﹗可惜彈藥有限,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幸好店內的香水都分40ml、125ml、250ml、450ml 幾個 size,最低消費只需 700港元左右,買兩、三瓶也不會很罪咎吧。
Thanks for showing us around, Justine!
belle
姍姍來遲的 Louis Vuitton – 上集
話說,舉世知名的品牌 Louis Vuitton 在2016年下半年一口氣推出七瓶新香水,瞬間成為城中一時佳話;那時我已經寫了一些手稿和「聞後感」。可惜本座為人拖泥帶水又完美主義,不喜歡貿貿然把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collection 寫得太好或者太差,所以掙扎了好些日子之後始終沒有發表。一年多轉眼過去,慶幸我當時真的沒有寫成這篇LV香水評,因為我知錯了;我有點低估了這個系列。請容許我現在為自己的耽擱贖罪吧。
老實說,香水圈子的朋友那時早就收到小道消息說LV會出香水。大家心裡七上八下,好期待,但經驗告訴大家,大牌子的香水往往名過其實,未必勝人一籌,因為買的人十居其九只是花費在名氣上而不是質素上。但這一趟,LV不假外求,重金禮聘 Jacques Cavallier Belletrud 出任品牌專屬香水師。他花了四年時間日思夜想,走遍各地,搜尋最好的香材和最豐富的靈感,才創作了這個系列的香水,可見LV對是次出品一絲不苟,起碼事前工夫絕不欺場。
開始在香港發售的大日子,我「飛的」到置地廣場的LV旗艦店,七瓶新香盡收眼底,也不知從何試起;但相信品牌悉心擺放的陣勢早已吐露玄機。於是從最左邊,也即是最大路的花香 — 玫瑰 — 開始試起。ROSES DES VENTS 開首有點 peachy,主調是法國的 may rose,清、脆、不媚俗的花香,第一個想法是「反正是很 safe 的 rose scent啦」,也符合品牌的脫俗出塵。漸漸滲出一點葉子的綠意,還有明顯的木香。還記得那時我和幾位香水好友一同去試,噴在試紙上,傳來傳去一輪,大家聳聳肩,說了句「不像甚麼貴價的味道」。但是,我們錯了。
確實 ROSES DES VENTS 不是flower bomb,更沒有令人驚豔回眸的爆發力。她就是這樣淡然。那種感覺不像坐在玫瑰園中被玫瑰簇擁,反而是躺臥在綠草地上,有一陣清風吹過……那陣風先掠過遠方的玫瑰園,再把玫瑰的香輕輕帶過我的臉龐,吹起髮絲,悠然地撫慰著大地。再試幾次在皮膚上,停留久一點,感覺主調其實不是玫瑰,而是玫瑰底下只有肌膚的溫暖才能烘托出來的粉嫩香氣,這才是驚喜所在﹗有iris的影子,超級溫婉迷人,最後以乾淨的musk作結。說那只是平平無奇的 rose scent 絕對是我們的錯﹗為了證明我打從心裡悔改,無花無假,我一年後主動獻身去買了這瓶 ROSES DES VENTS。(而當年跟我一起聳肩的朋友原來也私底下買了……)
接下來也是以花香為招徠的APOGEE。我法文不好,不太曉得這名字的意思,姑且就音譯作「阿婆仔」。可幸的是,阿婆仔聞落一點也不老氣橫秋。而跟Roses des vents相似的是APOGEE也是一陣風一樣輕盈。有趣的是,噴在皮膚上,提綱挈領的是lily-of-the-valley;但噴在試紙時,較突出的卻是jasmine。少許magnolia的白花蹤影,令整個味道變得像忌廉般柔滑濃稠,非常諧協。lily-of-the-valley和magnolia本身很容易給人上世紀的古老感覺,不宜多放,但用在這裡卻恰到好處。Drydown是另一個有趣的地方:記得第一次到店內試,不好意思噴太多,感覺揮發了一段時間後有點metallic,但後來拿了sample回家,老實不客氣,卻發現噴多了便得出很黏稠和buttery的鈴蘭調。一年前試的時候印象不深,覺得沒驚喜、不算持久,而且要買lily-of-the-valley香水的話,很難會最先想到LV。但試多幾次,不得不承認這品牌確是深藏不露。
另一款 TURBULENCES 以花香和皮革香為主。先自首,我完全不是tuberose 和 leather的粉絲—至少不是這樣把這兩種味道放在一起時。初初試上手的感覺很 projecting,tuberose有點青翠但偏酸,leather 厚實又帶點earthy……令我聯想起另一牌子標榜以adoxal味道為賣點的香水。香水朋友向我遞上她噴了TURBULENCES 的手腕,說了句:「這不是磨菇湯嗎﹖」@.@ 說起來,又倒真有點相似……不過磨菇與否,也很在乎個人對香味和食物的體驗吧。
Belle
人生若只如初見:廉價快樂香
看著童年的玩具娃娃,都發霉了,厭膩了。一手丟到家中老貓兒的被窩。回想那天,我興奮地從母親手上接過洋娃娃,還為她改了一個暱稱 — 我真是個天才 — 林晶晶。
老貓兒慵懶了,牙掉了,叫牠名字不再報以殷切的眼光,玩具也未必喚得起興趣……尤其是有另一隻小貓來報到之後。回想那天,牠還是一團毛的樣子來到我家,一個箭步衝到沙發底,震顫了好幾個小時。不足半天,卻又跳遍了全屋高低大小不一的所有平面。我禁不住要用力吸一下牠額頭的氣味,再親親那張萌到不行的小臉。
他初次親你臉蛋兒的時候,兩個人多麼爛漫天真,好像世上只有你跟他,其他人只是周邊無意義地存在的動體。後來,原來這段愛情不只你倆,還有她、她們、他們、未了結的前事、輕輕帶過的謊言、怨懟的目光。回想初見的好,在於無知。
時光,使你對那個他或她或牠生厭,感情生變。
有沒有一瓶香水,像那個他、那件玩具、那隻貓咪一樣,曾經被你溺愛過、寶貝過、驚歎過,後來卻有第二瓶,第三瓶,用的材料更矜貴、味道更有個性、品牌再 luxury 再 niche 一點……反正就是更好的,以致初見一刻你最是著迷的那些香水都顯得稚氣、廉價、俗不可耐﹖
我有。很多。
上學的日子,女生們用的都是Body Shop,不是 Dewberry 就是 White Musk,前者我用過好幾瓶。母親擁有的一千零一瓶叫Pleasure,很難不愛上吧;puppy love的男孩不用多說,噴的是大熱的CK one,而另一位用Eternity的男生也令我印象難忘。我第一瓶自掏腰包花「幾舊水」買的香水好像是 Christian Dior 的 dune —不要問我何解,我也覺得有點可笑……後來大學時期有少少收入,買了當年很火紅、好像每個潮流女生都有的Anna Sui、Donna Karan 的 cashmere、GUCCI 的 rush,還有我偏愛的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的kingdom 和 kingdom限量版。(好喇,大概年齡已暴露) 剛出來工作,那時CHANEL的allure 賣八、九百塊,已經肉痛得快要入醫院,但因為是中學時一直想要的,「要買回當初買不起的」膚淺信念也並不為過。呀,忘了,那些年Vera Wang 的花香調和 ESCADA、Nina Ricci 的少女花果香其實都很不錯也一定不會有差錯,因為瓶瓶都差不多,哈。
這些香水都是我起步之時的回憶,令我一試傾心。為什麼現在卻很少跟別人談起,好像有失身份的樣子﹖是因為人生的選擇多了,對香水的要求高了,對氣味講究了,收入又微微增加了,所以那些初見的快樂都不見了﹖
親愛的,可以永遠留住當天的心動嗎﹖人生若只如初見。
踩場小記:Let’s Party @ Penhaligon’s!!
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跟幾位的香水友達到 IFC 的Penhaligon’s 旗艦店歡聚。數一下手指,上次寫Penhaligon’s 專輯已經是2014年的事了。這幾年間不單本小姐的追求者眾 (*講笑*),就連 Penhaligon’s 被 Puig 收購後所推出香水的數量亦不少,新品上市速度突飛猛進。新香味毀譽參半,令我更有感召要再徹底試一轉。
用「歡聚」這個詞絕對正確。感激 Penhaligon’s 在別的店舖紛紛打烊的時間,仍為我們這些滋事份子大開中門,讓我們像「包場」一樣肆無忌憚地大試特試。要知道,如果平日下午到訪,總會有其他文質彬彬的貴客在旁。我這些土氣勃勃的凡夫俗子唯有保持溫文爾雅,說句「不好意思呀,可否試試這瓶呢﹖」隨即用看似柔弱得快要折斷的食指無力地指指想試的那瓶,「呀,謝謝」,然後慢動作將沾了香水的那端試紙摺得翹起,再慢條斯理放到鼻子前…… 我可是很斯文的呢。不過,今晚不同了。
今晚終於可以做自己,幾乎等不到店員就拿起香水來噴。
預約試香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一大夥人有許多的皮膚 (這句有點嚇人﹗)。由於每個人的皮膚與香水產生的化學作用都有不同,尤其是較多天然香材的香水變化更甚,故此一定要試上皮膚,才能體現不同體溫和酸鹼度所衍生的變化。愈多人試,就愈能體會到不同的演繹,效果往往出人意表。
OKAY,入正題。以往 Penhaligon’s 香水予人的感覺,都是一瓶瓶獨立的個體,每款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故事,也因此鮮有推出系列。但這幾年 Penhaligon’s 先後推出 Trade Routes Collection 和現在宣傳得火紅的Portraits Collection 這兩個感覺截然不同的系列,各有千秋。Trade Routes Collection 已經定形,但Portraits Collection 離奇的故事依然未有句號,一個個新角色逐步登場。今次「歡聚」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追劇,試試之前未聞過的味道。
首先重溫一下,Portraits Collection 的主角至今大概分了 3 批亮相:
第 1 批:The Tragedy of Lord George, Much Ado about the Duke, The Revenge of Lady Blanche, 以及The Coveted Duchess Rose
第 2 批:Clandestine Clara, Roaring Radcliff
第 3 批:The Bewitching Yasmine, The Uncompromising Sohan, The Ruthless Countess Dorothea,以及Monsieur Beauregard
** 去年剛推出第 1 批的四款香水時,已經做了小評 (http://bellelam.com/?p=1862),所以現在只談談還沒有試過的另外六款 ~~~~~
***
Clandestine Clara - (on the right) 甜度十足的開首,然後一直持續低沉的醉人酒味、琥珀味和香草味,還有一點 aldehyde 襯托。這是一款自姑至終沒掩飾、沒矯情、沒任何華麗轉身的香味;你可以說她結構簡單,也可以欣賞她的直率。
Roaring Radcliff - (on the left) 這瓶開首甜中帶苦,輕輕浮出草藥調子,令人難忘。味道隨時間變淡,化作東加的杏香,少少香草,與開首相反,苦中帶甜。
The Bewitching Yasmine - 瓶蓋是我最喜愛的動物 — 貓。非常medicinal的前調,但底子裡不失煙味的剛勁。這瓶味道令我想起某意大利品牌:濃烈的香草,時而凝聚,時而飛散,好人性化。輕量的豆蔻,香味暖和中帶點微辛,咖啡調讓香草呈現出奇怪的乾澀味。花香不是主角。這是瓶裹著糖衣、表裡不一的複雜味道,很有性格。
The Uncompromising Sohan - 以Penhaligon’s 近年偏好的香材 — oud —為主調。一起首很容易被那沉香炸掉了鼻子,而欣賞不到它其餘部份的幼滑細膩。雖然沉香很搶,但一點也不animalic,時間久了,反而有一股充滿活力的花果香和saffron,幼滑非常。
The Ruthless Countess Dorothea - 以柑橘調提綱挈領。不是清新、明亮、zesty 那種,反而有點苦。聞一下在友達手腕上的味道,像沉澱下來又不知該往哪裡去的謎樣果調。友達說有點像 yuzu,也像。在我乾燥的皮膚上,易散出果皮的香和薑的辛,十分diffusing。嗯,小心這個女人,搭上了便不易脫身。
Monsieur Beauregard - 一觸即發的安息香和檀香,沉鬱而美麗,承接下去是堅定的樹脂調加上若隱若現的iris root,幼細得不覺當中已產生微妙的變化。
今 ‧ 夜 ‧ 大 ‧ 滿 ‧ 足﹗— 終於購買了我最愛的一瓶 portraits ! (猜猜是哪款﹖);補試先前還沒有試過的 SAVOY STEAM ;跟好幾年沒見面但仍舊官仔骨骨的 Andrius 重聚;而且把全間 Penhaligon’s 的新香舊味都幾乎重溫一遍 (而沒有遭受店員白眼)…… 一次過滿足哂幾個願望。本來心情有點煩躁的我,只要有香水,兩個小時內又重新得力了。或許我就是這麼粗生,連抑鬱也不屑選上我。
超感謝 Penhaligon’s ……只能說句「開心的晚上…… 打搞哂」﹗
belle
更強大:XERJOFF Bouquet Ideale
從我第一天寫香水起,記憶中,真的沒有經歷過這麼長的一段休眠期 — 差一點就滿一年。這段日子,遇上一些對我寫香水和幹這幹那而嗤之以鼻的人,他們的評語雖然可笑,但在現實世界裡,著實有一定程度的攻擊力。於是,我不得不屈就屈就,讓自己親手建立的香水網頁暫時癱瘓。
這一年,感激不只一位問過「你怎麼這麼久沒寫香水呀」的朋友,甚至那些電郵來,說「好長時間沒讀到我新文章」的素未謀面的人。很想對他們說句:我回來喇。更好的 Belle 2.0 現在回來喇。正如哲學家尼采的金句:That what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起首是震撼的、帶甜的木香,大概是cedar、vanilla 配合少許 nutmeg 的效果。木香愈來愈乾;像日漸乾枯的靈魂,像日漸乾癟的良心。那麼,豐又在哪﹖豐富,在基調裡,帶泥土香的 signature vanilla 調中;豐厚,在地產商的口袋;豐功偉業,在識時務者;豐腴,在我肚腩以下;豐乳肥臀,在莫言的作品。木香和呍呢嗱的安穩背後,是不穩的一縷煙草味。那是面對逆境仍能瀟灑地吸一口煙,還是預告我城將會硝煙瀰漫﹖XERJOFF Bouquet Ideale,演繹的是個退化過程,哀怨但充滿熱愛;而我深信,退化是為了進化,因為,That what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一定會。
但只怕早早被 kill-ed,又何來2.0,哈。
We love life, not because we are used to living but because we are used to loving. — 尼采
PS. thanks Benny for taking the Bouquet Ideale photo. Xerjoff can be found at Parfumerie Tresor, 18 Upper Station Street, HK)
(2015 年跟XERJOFF創辦人SERGIO MOMO的小對話:http://bellelam.com/?p=1560 )
- belle
我心動的痕跡 : Champaca by Ormonde Jayne
幾年前買了英國品牌Ormonde Jayne的「發現套裝」(discovery set)。是甚麼驅使我罕有地上網購物,我已經忘了。但難以忘懷的是套裝裡深深吸引我的一款花香:Champaca。
幾年過去,那套裝我仍然珍而重之。朋友問我最喜歡盒內哪款,我通常答:你一看就會知。這兩款香水就像舊情人寫的稚嫩情書一樣,久不久被拿出來回味一番 (別忘了配上一道青澀的笑容,加強視覺效果),因此瓶內所剩無幾。只可惜,對上一次緬懷之後我忘了放好。家母發現似乎可用的香水,就像小貓發現毛毛棒一樣,往往蹂躪至「渣都冇得剩」。不過我欣賞家母這個作風;要不是她轟轟烈烈地把整個套裝的男香女香都用個精光,大概我也不會拿出決心(和金錢)買回我對 Champaca 的回憶。
眨眼之間,Champaca寄來了,深橘色的包裝擺脫了以往拘緊深沉的英倫形象。碰巧鼻敏感發作,只好連噴數天,希望有個平均的判斷。得出的感覺大致如下:
第一天。一開始,強烈的柑橘味有點像西柚。當中又隱約有少許spice,但要好近好近才聞到這種似juniper berry的味。多等幾分鐘,還是覺得很citrusy。花花呀,你在哪兒﹖想唱首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這不太像我一直念念不忘的OJ Champaca呢。記憶中的花香是強烈、濃郁、奔放的……. 雖然以往擁有的小瓶也不見得十分creamy,但我總算會將她歸類為「花香調」的香水,而非現在我會形容的「花果調」。
第二天。多噴一點。今次前調感覺少一點酸味,多一點橙花味。整體感覺比上次稍為minty 和 crispy。很有勁的茶味像香港名駒「巴基之星」一樣在轉彎處突然跑出然後長驅直入帶到衝線。味道十分討好,但又未至於別樹一幟。有人說像 LANVIN 的eclat d’arpage,哈,倒真有點認同﹗於我來說,特別是起首幾分鐘,的確有點 eclat d’arpage 與 BEBE for woman 的混合感,只是再輕浮一點和變幻莫測一點。
隨著時間,我從少女變了中女,而Champaca 卻逆時空從優雅的小婦人妙手回春變成現實的小清新;她不尋常的發育令我妒忌 (~哼),也令我對她長久的思慕顯得進退失據。
從此,Champaca 成了舊情人的代名詞。如果發哥唱《舊情人》的時候你還未出世話,也應該聽過林曉培這首吧:「過去讓它過去,來不及從頭喜歡你……」原來,再見不再心動。
belle
深紫色的蝴蝶夫人 Madame Butterfly 1904 by Histoires de Parfums
「最初學習寫詩的時候,記得有人說過可以從感官形象化開始,於是我的第一首詩充滿顏色的描寫。此後,我的聯想似乎總會帶著一抹主調色彩。不知道是因為那天在 Parfumerie Trésor 看過瓶身設計之後隱約留下殘餘影像,還是對 Madame Butterfly 這華麗名字浮想聯翩,對我來說,Histoires de Parfums 的 Madame Butterfly 1904 她是深紫色的。」
Madame Butterfly《蝴蝶夫人》是意大利作曲家Giacomo Puccini創作的歌劇,於1904年首次登上舞台。故事說的是駐日美軍Pinkerton愛上日本藝伎蝴蝶,兩人結婚後男方卻要歸國離去,蝴蝶帶著兒子默默等候,然而等到的是另結新歡回來的Pinkerton。最後蝴蝶在蒙上雙眼的稚子面前自盡,淒楚而哀怨。大概是以這個愛情悲劇為創作靈感,Madame Butterfly 1904好像總是帶點鬰鬱寡歡的感覺。
或者,她可能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女性化身,嫵媚,溫婉,神秘。一開始的橙花香甜只是前奏,輕輕刺激嗅覺,可能是為了預示濃烈的主角登場。
中調鳶尾草根部的香氣就如花瓣的深紫色一般優雅恬靜,不吵不鬧卻又無處不在。一呼一吸之間,鼻尖上的香氣忽然變成一段深紫色天鵝絨,滑過肌膚,這意象竟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段歌詞:
「而夜已深怕孤枕我將深紫色的手帕蓋過暗燈
瀰漫了憂鬱添上是這份頗憂傷的怨調襯著了舊情人」
出奇地配合蝴蝶夫人的故事。
沉澱(還是沉溺?)過後,褪下輕紗。深沉的檀木慢慢透出,彷如鬱悶過後吁一口氣,一切復歸平靜。檀香氤氳裊裊,撫平心上波紋。心思隨氣味承載,千迴百轉,最後還是了無痕跡。
- written by Jo Ma. Image from online source.
率先體驗Penhaligon’s Portraits 系列
Penhaligon’s 最新 Portraits 系列香水將於下個月在香港正式發售﹗繼先前的Trade Routes Collection 追加一瓶再一瓶的oud 香水,令我嗅覺有點「腌悶」之後,今次的Portraits 系列可謂十分有驚喜,值得期待 ~
Portraits 今期推出四款EDP,從產品包裝、香水瓶設計到市場推廣策略都令人眼前一亮。四款香水的瓶蓋是銅鑄立體塑飾,鹿、狗、豹、狐狸,單是眼看已經別緻得不行,想據為己有作收藏品。四瓶香水以四名主角錯綜複雜、《金枝慾孽》加《溏心風暴》式的利害關係為靈感 (利申:近十年無睇電視),有古典情懷之餘,不乏天馬行空的神秘戲劇感。再配合唯美的維多利亞風格版畫做插圖,可說是「贏在試噴前」。試噴後,更加覺得 Portraits 系列比一貫 Penhaligon’s 香水多了一種實驗性,是這一年來少有的突破。
The Tragedy of Lord George
鹿。以迷人又有深度的酒香揭開神秘故事的面紗,緊接非常乾淨、非常soapy的味道,有點fern的影子,可能也添了點linden在裡頭。整體感覺苦中帶甜,醇厚高尚,如一位紳士般豪邁而不「佬」。很不錯的平衡,絕對說不上是tragedy。
Much Ado about the Duke
狗。非常spicy的調子貫穿前、中、基調。與其說是pepper 作怪,我個人認為 cumin 的存在更加揮之不去。味道隨時間漸漸變得smoky和leathery,有種煙消雲散,又或者飲宴後人去樓空、杯盤狼藉的寂寞感。
The Revenge of Lady Blanche
豹。前調青而不澀,鼻敏感初癒的我分不清是 galbanum、petit grain 還是甚麼綠物。漸漸滲入淡淡的白花香,優雅得來又沒有Ostara那種水漾和高調的感覺。powdery 的味道營造 iris 的存在。不錯。
The Coveted Duchess Rose
狐狸。雖然貓是本人最愛的動物,不過我不會偏心地給這瓶酷似貓科動物的香水打個滿分喇。這瓶香水以玫瑰為主調,溫柔、輕身,底層襯托著絲滑的 amber 調子。作為 rose fragrance,雖不算十分出眾,但不失溫文爾雅。
** 以上4款 Portraits 香水據說只是系列的第一集;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PS. 由於時間所限,本人只是稍稍試噴在紙上,與噴上身的效果應該略有不同,不妨親身去Penhaligon’s 試試。另外,多謝 Kay 無微不至的窩心招待~
b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