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傍晚,我拿著友人贈的邀請咭到 JW Marriott 參觀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率先一睹來自全球七十多間畫廊的藝術品。升降機抵達30樓,門甫打開,紅白酒cocktail未見蹤影,卻撲面吹來一陣與酒店lobby截然不同的香氣。

升降機門外的高桌除了堆放著一疊疊場刊和藝術雜誌外,還密密麻麻地攤放了相信是某公司贊助的兩款室內香氛試用裝,分別叫Paradise 和 Teahouse。香味終於巧妙而有目的地運用在製造場合氛圍上了,我覺得香港人又進了一步。

一直以來,氣味的角色不是副作用便是心理作用。比如說,大陸的公廁不用四處找的,閉上眼都聞得出在哪兒,那是集體製造的廢料所產生的副作用。然後,有人想到在洗手間裝設香氛噴霧機,或在餘煙裊裊的K房噴幾下「香必飄」,那都不過是為了掩飾第一重氣味,製造乾淨衞生的心理作用,符合「實際需要」。為個別場合度身訂造香氛,當然不只是想令環境芳香宜人一點,或像某些女生在男友來訪之前勁添玫瑰和依蘭依蘭香油,想催情一番那麼膚淺。為個別場合度身訂造香氛的概念,就是要聞的人感染香味所傳遞的情緒,與該地點或場合聯繫起來,從心境的改變,達至影響甚至於促進消費行為的效果。

前兩年生日,好同事送了瓶 Issey Miyake L’Eau d’Issey EDT pour l’ete 限量版香水給我。我喜歡在清涼的早上噴,但也會在睡前灑一層到床上。Issey Miyake 那一貫「比清水更清」的香味充滿禪趣,往往教我聯想起張藝謀電影《英雄》裡,甄子丹與李連杰交鋒,刀光劍影的那個場景:聽得見花落、雨灑、水滴聲的中式庭院。寧謐。希聲。我的寢室正因著這股襌意,頓時變成萬籟無聲、與世隔絶的英雄地。

近看到半齣電視報導,訪問一間鞋舖的負責人,他說運用了特選的室內香氛後,生意額明顯有所增加。另外,我也見到有外國網站提議新人為自己的婚禮或婚宴場地灑上屬於二人的主題氣味,增添浪漫。但要在香味文化不大盛行,連廁所臭到暈也可以從容使用的亞洲人地區實行,也不是易事。最後大部分人也可能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啦。

 

belle